-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品油管道顶管穿越等级公路应急预案
顶管穿越等级公路应急预案
工程概况
公路顶管穿越工程是xx-xx成品油管道工程穿越工程重要部分。公路顶管穿越采用先预制穿越管段。在公路两侧边沟外大于2m处分别挖掘操作坑、接收坑。人工小尺度掘进配合液压顶进设备,逐节安放钢筋混凝土套管。套管尺寸为:DRCP1000×2000。套管安放深度为:公路路面以下1.2m或边沟以下1m。水泥套管顶进完毕后用滑轮小车将穿越管段自发送沟穿过套管,完成公路穿越。下表为公路顶管穿越统计表。
序号 桩 号 道路名称 穿越方式 穿越长度(m) 公路里程 1 2 3 4 5 安全防护重点
顶管穿越等级公路施工中主要安全防护重点为:
防止因顶管作业时导致路面沉降、塌陷事故;
防止因顶管作业时对地下管线和光缆、电缆及有关道路设施的的损坏;
防止因采取限速、分流等措施时导致发生交通事故;
技术措施
防止路面沉降、塌陷
管线穿越方向:管线走向与公路轴线夹角不应小于60°;
事先勘察穿越处的地质情况,查看是否存在滑坡体或潜在的泥石流产生区等,如有此类情况,事先采取加固措施或其它措施进行处理,待消除隐患后方可进行开挖;
管线埋深:管线通过时,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按设计深度(套管顶埋深不小于1.8m)埋设管线;
施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教育,同时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教育员工按预案、按措施进行施工,注意对道路设施的保护;
在顶管路段的路面设置3个沉降观测点,间距3m,定时测量,如发现沉降超过3cm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此项工作可与路政联系,委托相关单位进行测量;
顶管时采取排水措施,及时抽排作业坑内或沟内积水,防止雨水浸泡造成塌方,影响安全;
关注天气预报,如有连续降雨,应采取防止泥石流或滑坡措施,如疏通排水沟、将土质松动地段采取防雨布覆盖等措施;
避免对地下设施的损坏
顶管施工前,由建设单位牵头,与相关部门联系,确认开挖范围内是否有管线、光缆、电缆和其它路政设施,防止对其造成破坏;
在确认后,及时调整管线走向及高程,尽可能避开,如不能避开,需采取保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业主及其它相关部门联系;
防止交通事故
施工前,由专人与高速公路路政部门联系,当开挖至桥墩间时,建议实施限速通行,并落实交通标识标牌;
当在高速路面下开挖时,委托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在施工路段设置禁止停车警示牌,避免路面载荷过重。如施工期间发生在穿越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或车辆故障,及时处理拖走;
应急措施
本预案立足预防为主,严格采取措施控制和避免路面沉降量和塌陷事件发生。万一出现异常情况,按以下方案实施。
路面沉降
如发现沉降量超过3cm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必须找出原因,及时调整方案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如沉降得到控制,则按调整方案继续施工;
如不能控制沉降,应立即停止开挖作业,对开挖管沟分层回填压实,保证路面稳定,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方案调整,确保路面安全;
路面塌陷
施工前,即与公路管理部门协商确定临时应急道路路线,一旦发生路面塌陷,执行临时道路通行替代方案;
与交警部门联系,组织交通分流,保证应急道路的通畅;
联系当地有资质的筑路公司作为道路抢修单位,或与路政部门协商,选用公路维修单位作为应急抢修单位,保证在道路塌陷情况发生的第一时间内进行路面抢修,保证在第一时间内等级公路的通车。
安全救援流程
施工单位突发事件应急小组
组织抢救
了解伤员情况
送伤员去医院
善后处理伤员
召开专题会议
向上级报告
控制事态
调查事故情况
分析事故原因
写事故调查报告
发生事故
保护现场
发现人报警
事故妥善处理
安全应急救援流程图
继续沉降
沉降停止
发生异常情况
沉降超标
劝其驶离现场
车辆在施工路段滞留
停止作业
安全监护人通知以下单位
1、路政大队
2、业 主
3、施工单位领导
恢复通行
采取措施
专家会诊
提出治理措施
沉降治理合格
继续施工
封闭道路
使用应急道路
继续施工
恢复通行
安全应急流程图
突发事件应急小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