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 “油茶”习俗看瑶汉族群文化的互动与认同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从 “油茶”习俗看瑶汉族群文化的互动与认同 贺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西 贺州 542899 摘 要:瑶汉族群之间的文化互动无处不在,“油茶”习俗既是两者互动的媒介,又是两者文化交融的载体。本文通过考察瑶族“油茶”的渊源及其习俗变迁历程,分析习俗变迁与族群互动的关系,进而提出通过利用饮食文化构建促进瑶汉族群文化认同。 关键词:瑶族;汉族;“油茶”习俗;文化互动;文化认同 饮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某种程度上见证了族群文化认同的构建历程。“油茶”是我国瑶族特有的饮食文化习俗之一,长期存在于南岭走廊中段过山瑶、平地瑶族群的日常生活中。无论婚殇嫁娶、迎亲送往、对外交流,“油茶”都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成为与周边族群文化互动的桥梁。“油茶”习俗的变迁既是瑶汉族群文化持续互动、碰撞、叠加的结果,也是文化认同构建民族和谐的重要环节。为此,从瑶族“油茶”习俗演变的视角入手,探讨瑶汉族群文化认同的构建历程,促进族群的相互认同。 一、瑶族“油茶”的渊源 “油茶”,书籍上一般解释为一种产油的茶子树,文章所谈及的 “油茶”特指我国侗、瑶等少数民族地区古老的一种饮茶方式。瑶族“油茶”习俗至今仍在桂林恭城、灌阳、贺州富川、钟山、湖南江永等瑶汉共生地区盛行。从古至今,对瑶族“油茶”的来历,解释众多,流传下来的起源传说有不下十种。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油茶”的产生,与瑶族群众“依山险而居”、“其居此屋舍,如鸟巢兽穴”的居住条件密切相关。居住在高山密林中的瑶族祖先,常年受瘴气侵扰,为强身健体,瑶族祖先发明一种饮料,他们采摘高山新鲜茶叶,将茶叶、蒜米、生姜捣碎入锅,加入油盐,小炒后冲入山泉水,稍煮之后,滤渣取汁,直接饮用。由于此种饮料取新鲜茶叶和猪(素)油为原料,因此取名为“油茶”。“油茶”制作的主要用具有4件,称之为“一套”,包括一口带柄有嘴的小铁锅、一把“7”字型木锤、一把竹篾编成的茶滤和一只汤勺。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用“7”字型的木锤不断捶打原料,因此称为“打油茶”。旧籍上记载“油茶不仅是一种美食,还能防治轻度的伤风感冒,有着养胃健脾,帮助消化,调节食欲,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生津止渴、散寒解表的多种作用,一个人经常喝油茶能够促进健康,延年益寿。长喝油茶又居住在空气清新的山区瑶族当中,长寿老人历来居多。” [1] 瑶族人民向来勤劳朴实,热情好客,“打油茶”既是自己特有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待客、交谊的方式。油茶如同一根纽带,连接着瑶家人与人的交往,如瑶家婚嫁前的“煮茶”,婴儿满月的“煮茶”,老人生日的“寿茶”,供天奉神、乔迁新居、逢年过节、亲友聚会、邻里串门,冤家和解等,样样打油茶。油茶已成为瑶家广泛的一种社交手段。此外,瑶家人喝茶的礼节饶有讲究,由于瑶家人事事都图个吉利,因此一般一锅油茶只盛装6-8个小碗,茶水先奉送至前辈碗中,其次才轮到晚辈。6和8是两个吉利数字,取“六六大寿”、“又又大发”的谐音。另一种是视来客人数而定,备碗数比家人与客人人数多一个,这种做法,一说是,多一个碗便于爱喝的客人再喝一碗,以示盛情;二说是,还希望有贵客登门,客来即可饮茶,体现了瑶家人好客的习惯。瑶家人打油茶一般连做4锅,因为第三、四锅的茶水香醇好喝,于是流传着“一杯苦,二杯夹(涩),三杯四杯好油茶”的谚语。“油茶”在历史上的待客功能由来已久,旧籍上记载: “如客至其家,不问熟识与否,概由妇女招待敬以油茶,客人多饮则主人喜。”[2] “逢年过节,以油炸麻蛋果、排散、饼干、糕点、粑粑伴饮。亲友登门,或者深夜聊天,必煮油茶招待。”[3] “油茶为瑶民待客的见面礼,客人至家,不管认识与否,主人必须先用油茶招待敬客,一敬三碗,有lsquo;一碗疏,两碗亲,三碗见真心rsquo;之说。”[4] “主客相聚,边喝边谈,拉家常,谈工作,抒情叙意,尽情畅饮,有时还可边喝边唱,边喝边舞,情趣盎然”[1]38可见,“油茶”已演变成为长期以来瑶族与其他民族交流所形成的一种互动媒介。 “油茶”的产生源于瑶族人民生存的需要,是外部生活条件带来的结果,最初存在的动机类似于医药,但“油茶”终究属于食品的范畴,它的流传除具备医药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是归功于其香醇的口感和独具匠心的制作工艺。在瑶家,流传着“瑶人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可见“油茶”在瑶族群众心中地位的重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喜好已演变成为习俗,从茶叶采摘、制作工艺至饮茶方式都形成了一套极富地方特色的瑶族“油茶”文化。 二、“油茶”变迁与瑶汉族群互动的关系 饮食习俗的变迁,往往受到与之交往互动族群的生活习性的影响,带有周邻族群文化习俗的烙印。瑶族的“油茶”习俗也不例外,在向外族传播的过程中,融入了不少外族文化的因子。表现在:一是“油茶”配料的变化。古代瑶族使用的原料茶叶多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