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陵渡
风陵渡
风陵渡【名称由来】
传说之一:
名字是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取的。轩辕黄帝和蚩尤战于琢鹿之野,蚩尤作大雾,黄帝部落的将士顿时东西不辨,迷失四方,不能作战。这时候,黄帝的贤臣风后及时赶来,献上他制作的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终于战胜蚩尤。可惜风后在这场战争中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风后陵,在赵村东南,高二米余,周围30米,故称风陵关。因唐代圣历元年(689)在此置关,又称风陵津,是黄河南泄转而东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后称风陵渡。
传说之二:
女娲的陵墓就是风陵渡,女娲为风姓,故称风陵。在风陵渡附近赵村东南,有女娲墓,冢高2米,周边30米。墓前原有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重建风后祠及碑记,可惜已毁。
【成因】
黄河流过河口镇后,为南北走向的吕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腾于陕西、山西两省边界的峡谷之间。河水从壶口瀑布泻下后,出龙门继续向南流,到潼关附近,因受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其中一条支脉华山所阻,折向东流。
【历史】
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关中咽喉要道,向为兵家必争之地。魏国与秦国的古战场就在这里,东汉时的曹操讨伐韩遂、马超,西魏的宇文泰破高欢等著名战争,均发生在风陵渡。
明清时在此设巡检司和船政司,管理防守和运输事宜。这处“鸡鸣一声听三省”的渡口,历史上一直以摆船渡河,来连接陕豫二省。正是“挽输今正急,忙煞渡头部”。而今,一座铁路大桥将南同蒲路和陇海路连接在一起,把黄河天堑变为通途。1500米长的黄河大桥飞跨南北两岸,连接三省人民。凤凰咀上的引黄电灌站,吞波吐浪,灌溉着万顷良田。登临河岸边的凤凰嘴上,远眺潼关,太华、崤函历历在目,脚下黄河波浪滔滔,气势雄伟。
回答:『章台柳』
风陵渡风陵渡衰草杂生昔日路遍访风陵见不得一时芦花飞无数
風陵古迹:女娲陵、女娲祠
女娲陵位于风陵渡赵村南黄河洲渚上。《戴延之西征记》载:“女娲,风姓,风陵即女娲之墓。”《陕西通志》说:“上古风陵,即女娲氏陵,在潼关卫城北黄河中。”;《河南府志》说:“女娲陵在阌乡县黄河滨。唐天宝末忽失。乾元初,复涌出。遂名风陵渡,盖后风姓故也。”;光绪《永济县志》载:“女娲陵,在城西南六十里黄河洲渚上,今风陵渡其遗处也。”
因女娲陵之故取地方名风陵。曾用名风陵堆、风陵坡、女娲陵。
日月递嬗,沧海桑田,由于地球地壳的变动,泛滥河水的冲击,凤凰岭塌陷了许多,天宝十一年六月,女娲老祖的陵墓塌陷到倒岸以后的大河之中(《新唐书·五行志》载:“天宝十六年六月,虢州阎乡黄河中女娲墓,因大雨晦冥,失其所在……。”《阌乡县志》载:“天宝十一年六月,阌乡县黄河滨女娲墓因大雨晦冥,失所在。”《水经注》载:“潼关口河滩上,有树数株,虽水上涨,亦不漂没,人号为女娲墓。天宝十三年五月内,因大风吹失所在,乾元二年六月,虢州刺史王晋光上言:今月一日,忽闻风雷,晓见坟涌出,上有柳树,古老相传云,本如女娲墓,女娲补天缺,断鳌立地维,故墓在大河中,水高与高,水下与下,盖神之所扶持也。立祠于岸,载在祀典。”“天宝十三载,天雨晦冥,俄失所在,乃是河房风雷,夜声黎明,视之其坟涌出,复夹两柳树,肃宗命祝史祠鄢,乾德四年,诏置守陵五户。”)。
女娲祠位于女娲陵背后凤凰山上。为了祭祀这位为民族繁衍、人类文明作出杰出贡献的老祖宗,古人在女娲陵墓的后边凤凰山上为女娲始祖建祠立庙。秦汉至唐宋间,历代封建帝王都曾到女娲陵、女娲祠祭祀。唐太宗、宋太祖都曾在风陵渡设置守陵,使祝史(1、祝官、史官的合称。2、司祭祀之官。)祭祀,“唐称祀典,宋置守护”。(《太平寰宇记》载:“风陵城在其下阌乡津,去县三里,即风陵故关也。女娲之墓,秦汉以来,俱系祀典。”《元和郡县志》载:“风陵堆在河东县南五十里与潼关对,乾元墓出后,陕州刺史上奏,肃宗使祝史祭祀。宋韩德四年(966年),太祖诏置守陵五户。至熙宁年间,陵复失不见,旧有唐乔潭碑亦失。”)女娲祠历朝历代香火旺盛。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女娲庙会,从古迄今,晋、秦、豫三省毗邻地区百姓都要云集凤凰咀,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1938年,女娲祠被侵华日军焚毁。女娲祠被焚毁之前,1915年出生的、在私塾里上过两年学的赵村农民杜全州将女娲祠墙壁上的一首诗抄录下来:“《赞娲祖》:女娲氏族河曲生,自古相传显风陵。临终洲渚安乐葬,黄炎子孙伊始兴。”并将此诗书写在自家的房门背后,老人去世后,他的儿子杜天明将该诗交给了热衷于传播民族文化的村民尚成麦。
因史载女娲风姓,故女娲陵又称风陵,其地方谓之风陵坡、风陵堆。春秋战国时期,“泛舟之役”“秦输晋粟。”之后,此处有了渡口,故名风陵渡。
風陵古迹:伏羲老祖庙
伏羲老祖庙位于黄河大拐弯处的凤凰嘴西侧。庙内有建筑宏伟的八卦台一座。
庖皇伏羲为女娲之弟,出生于雷首山下雷泽湖畔(《春秋世谱》云: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太平御览》称:“华胥为伏羲母”《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