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治国方略嬗变述论.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治国方略嬗变述论

中国古代治国方略嬗变述论刘长江(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达州 635000)摘要 :中国古代的治国之术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观 ,时而德治 、法治独行 ,时而德法并举 。德治与法治本源于西周时期的礼治 ,至春秋战国时期 ,逐渐从礼治中分离出来 ,成为两种不同的治国手段 。由于儒家的“德治”主张显 得迂阔而不切实际 ,未被诸侯采用 ;而法家的“法治”思想却受到各诸侯国尤其是秦王朝的欢迎 。然因秦王朝独任“法治”,结果却二世而亡 。故汉武帝以后 “, 德法并举”便成为历代治国方略的主流 。关键词 :礼治 ;德治 ;法治 ;西周 ;秦朝 ;汉朝文章编号 :1004 —3926 (2004) 06 —0440 —06中图分类号 :D691文献标识码 :A任何朝代的治国方略 ,皆须遵循势异事变的发展规律 ,不断调整统治政策 ,以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 需要 ,正所谓“慢则纠之以猛 ,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 ,猛以济宽 。”1 (卷8) 但是作为一种治国方略 ,不管统治者如何循规蹈矩而奉为神明 ,其最终取得的成 效总是迥然各异 。即便是比较适应了客观形势的发 展变化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往往会因人因事而大 打折扣 。也正因如此 ,中国传统的治国之术才呈现 出千姿百态的景观 ,时而德治 、法治独行 ,时而德法 并举 ,而汉武帝以后 “, 德法并举”便成为历代治国方 略的主流 。对此 ,笔者不揣浅陋 ,拟就中国古代治国 方略的嬗变作一探讨 。在中国历史上 ,法治和德治 ,一直是治理国家的 两种根本手段 ,如同车之两轮 、鸟之双翼 ,对调整社 会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 族素称“礼仪之邦”,我国历史上的以礼治国 ,就体现 了治国中的德法兼施 。先秦时期 ,礼源于原始社会 后期的祭祀《, 说文》释礼 “: 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 即礼是祭祀鬼神 ,求得幸福的仪式 。而祭祀必有其 程序和仪式 ———这就产生了礼的最初规范 ,或可称 为礼制 、礼仪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礼的内容也不断扩 大 ,成了一个包括着复杂内容的治理天下 、国家的社 会规范 。其中 ,既包括着德治 ,也包括着法治 。西周 统治者提出的“以德配天 ,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等 就是礼法合一的命题 。在古代典籍中“礼法”也常常 连用 。在《周礼》中 ,礼 ,既是后来的法律规范 ,也同 是德的规范 。《左传·隐公十一年》说 “: 礼 ,经国家 ,定社稷 ,序民人 ,利后嗣者也 。”实际上 ,礼是调整政治 、经济 、军事 、司法 、教育 、婚姻家庭等方面行为规 范的总和 ,其中许多规定是用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执行的 ,具有法律效力 ,违礼的行为均要受到刑法的制 裁 (当然程度不等) , 所谓“出礼入刑”即指此而言 。《尚书·吕刑》言刑必言德 ,如“惟敬五刑 ,以成三德 。” “朕敬于刑 ,有德惟刑 。”在《尚书·康诰》《、酒诰》《、召诰》等诸篇中 ,皆体现出敬礼 、敬法的思想及刑罚的目的在于辅助道德的实现 。王国维总结道 “, 周之制 度典礼乃道德之器械 。”“周制刑之意 ,亦本于德治礼 治之大经 。”2 (卷10) 程树德亦认为 “, 三代皆以礼治 , 孔子所谓殷因于夏礼 ,周因于殷礼 ,是也 。《周礼》一 书 ,先儒虽未有定说 ,而先王遗意 ,大略可现 。其时 八议八成之法 ,三宥三赦之制 ,胥纳之于礼之中 ,初 未有礼与律之分也 。”3 三代的法在“礼治”体系中 虽然不占据主导地位 ,但其与道德制度 、习俗皆有着 密切的关系 。法与刑在礼治最盛时期都是礼的附属 物 。礼治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教化的作用 ,而法 与刑的锋芒却被深藏 ,在不失威严的情况下副作用 也得到有效的控制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纷起 ,社会动荡不安 ,包罗 一切国家制度规则的礼治崩溃 “, 礼”的法律效力逐 渐消退 ,变成了仅靠人的信念和自觉来维系的道德 规范体系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高擎“礼治”大旗 , 尊崇尧 、舜 、周公等人物 ,对礼进行加工和改造 ,努力 使礼成为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从而使礼的含 义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即“德治”形态 。他说 “: 为收稿日期 :2004 - 04 - 20基金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 2002 年青年基金项目“‘以德治国’的历史与现实”(项目编号 SB02 - 027) 。作者简介 :刘长江 (1965 - ) ,男 ,四川渠县人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 科研处) 副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政治制度史 的研究 。第 6 期刘长江 中国古代治国方略嬗变述论441政以德 ,譬如北辰 ,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4 ( 为政)他特别强调统治者道德人格的榜样力量 “: 正者 ,正 也 。子帅以正 , 孰敢不正 ?”“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