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丝织业发展状况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丝织业发展状况黎海波,熊燕军(韩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广东潮州521041)摘要:宋代东南沿海地区丝织业发展状况,并非大大落后于北方,而是有其自身的特点:分布范围广、产量高、质量优良、丝织技术先进、产品大量行销海外。关键词:宋代;东南沿海;丝织业;发展状况中图分类号:K244;F76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202(2004)03-0119-09关于宋代东南沿海地区丝织业发展情况,学界已有多篇文章论及,已经勾勒出了宋代东南沿海地区丝织业发展的概貌,即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已经成为三大丝织品基地之一。但这些文章主要不是从区域经济史的角度出发的,因此对东南沿海地区丝织业发展情况的描述还不全面,相关例证还不充足,甚至有些还不正确。近来更有人声称,无论是地域分布,还是产量、质量,华北平原地区丝织业发展水平在两宋时期都居于领先地位1,大大低估了东南沿海地区丝织业的发展水平。这不仅与唐宋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学界共识相违背,也不符合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成分增长的事实。下面根据笔者所掌握材料,并结合前辈的研究成果,从分布、产量、质量、技术、产品外销5个方面对宋代东南沿海地区丝织业发展情况作逐一分析。一、分布范围广我国是世界上野蚕家化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丝织活动的国家,但长期以来,我国的丝织业一直集中在北方,南方主要以麻织业为主,呈现一种“南麻北桑”的格局。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丝织业的重心也逐步南移,唐大历年间“薜兼训为江东节制,乃募军中未有室者,厚给货币,密令北地娶织妇以归,岁得数百人,由是越俗大化”2,到北宋时,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主要的丝织品产地。宋代东南沿海地区的丝织业非常发达,北宋中叶著名的社会改革家李觏,曾对该地区的丝织业生产进行了全面而简要的论述,他说道“:东南之郡,平原沃土,桑柘甚盛,蚕女勤苦,罔畏饥渴,急采疾食,如避盗贼,茧簿山立,缲车之声,连甍相闻,非贵非骄,靡不务此。”“今也,庶民之家,必衣重锦、厚绫、罗之衣,名状百出,弗可胜穷。工女机纾,交臂营作,争为纤巧,以渔倍息。”3宋代诗人笔下也多处描画了东南沿海地区蚕桑丝织业的盛况,如范成大《缲丝行》“: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姑妇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缲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4《照田蚕行》“:今春雨雹茧丝少,秋日雷呜稻堆小。侬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5爱国诗人陆游、杨万里也写了许多反映当时农村生活的优秀诗篇,笔者粗略估计,其中与丝织业有关的诗达数百首之多,集中描绘了东南沿海地区农村粮桑并茂,蚕业收稿日期:2004-03-27作者简介:黎海波(1975-),男,汉族,湖北人,韩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120兴旺的生动景象。宋代东南沿海地区的丝织品生产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地区,尤其是两浙路。如湖州“,以蚕桑为岁计,富室育蚕有至数百箔”6“,唯藉蚕办生事”7“,湖州村落朱家屯民朱佛大者,递年以蚕为业”8。严州“,惟陆耕是力,惟蚕桑是务”9“,土不产米,民仅以山蚕而入帛”10,由于丝织业发达,“郡以绢三万匹代婺输上供,易婺米一万五千硕以供郡饷”11。杭州富阳“,重于粪桑,轻于壅田”,“一枝之桑亦必争护”11,余杭“桑眼迷离应久雨,麦须骚杀已禁风”13。婺州“,城中民以织作为生,号称衣被天下”14“,万室鸣机杼”15,婺州所属的浦阳县“俗善织,凡补吏者,指此邑为膏润,其空橐而来,盈装而妆者,前后或相继”16,婺州义乌县“有山谷之民,织罗为生”,产品由城中的“柜户”收购兴贩。秀州,与“杭、湖等州属县,多以桑田蚕为业”17,秀州华亭县《,云间志》引唐洵《吴王猎场》“:昔在全吴日,从禽耀甲戈,百车尝载羽,一月细张罗,地变柔桑在,原荒蔓草金,思人无复见,落日下山坡。”其注云“:在华亭谷东,吴陆逊生此,子孙尝所游猎,后人呼为陆机茸,今其地为桑陆”,名之为桑陆,可见桑树之多。苏州昆山县“其民务耕织”,由于丝织业发达,当地每年腊月二十五都要举行“照田蚕”仪式,祈求来年蚕桑丰收“,腊月二十五,爆竹驱傩,田家燃炬,名照田蚕”18。苏州常熟县,县城有十二坊,其中有两坊为“制锦坊”“兖绣坊”,其第三十三都,有所谓“东桑林”的地方19。常州无锡县“,男耕女织,生业是勤”20。台州“,采桑风雨无辛苦,指日缫成白雪丝”21。处州“,耕桑甚广,民少惰游”22。越州“,有桑麻鱼稻藤萏竹箭之饶”23“,万草千花,机轴中出,,雪积缣匹”24。衢州江山县“,每春时昏翳如务(雾),土人谓之‘黄沙落’,云有沙堕于田绫纱僧苗果菜之中,皆能伤败,沾桑叶尤损桑,中人亦能生疾”25,同样有桑蚕生产。江东路的丝织业生产也很发达,分布亦较广。江宁府“,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