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通论-祖宗家法与王安石变法.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国通论-祖宗家法与王安石变法

祖宗家法与王安石变法 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 节度使出行图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皇族宗室和官僚的子孙、亲属、姻亲甚至门客都可通过“恩荫”授官,数量极大,甚至皇族宗室七岁时即可授官。恩荫补官的人数众多,据统计,有宋一代平均每年以各种恩荫补官者,超过500人。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平均每年由科举入仕者。由于这些凭借父祖恩荫补官的纨绔子弟养尊处优,不学无术,甚至文不能识字,武不能射箭,其素质低下显而易见。这些是造成北宋一代官员冗杂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 1、改革的实质 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 2、改革的分类: (根据改革的本质特征)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谈:改革会有阻力、充满艰险,应此……(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小波、李顺起义 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防止武将干政,藩镇割据局面,其有利的一面在于有效地巩固统一,但文官不懂军事,造成军队战斗力下降; ②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巩固了统一,防止分裂,但造成了地方机构办事效率低下,而中央机构雍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 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成为在民族战争中屡败的原因;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 积极: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消极: 削弱军队战斗力、削弱边防力量——形成积弱局面 机构重叠,官员冗滥 财政困难——形成积贫局面 造成了北宋“三冗二积”的局面 (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北宋皇帝 愁 什么? 积贫积弱 阶级矛盾尖锐 辽和西夏的威胁 结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请问:范仲淹“忧”什么? 庆历新政 目的: 时间: 人物: 中心: 结果: 原因: 影响: 挽救统治 1043年 宋仁宗、范仲淹、富弼 整顿吏治 夭折 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 范仲淹 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 王安石变法 (1)财政危机 (2)政治危机 (3)边患危机 (4)前奏 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统治集团的矛盾尖锐,各地农民、士兵起义给北宋政权以沉重打击。 在加强集权的同时,冗官、冗兵、冗费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 对外无力抗击辽和西夏在边境的侵扰,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庆历新政失败,北宋朝廷进一步陷入积贫积弱的局面,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天变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守,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 人言不足恤: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 天变不足畏: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 (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 祖宗之法不足守:前人制定的法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 变法背景、目的及条件—— 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三冗问题引发财政危机; ②政治危机: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激化阶级矛盾; ③边患危机:统调分离,兵将分离,守内虚外等政策造成宋军战斗力弱,辽、西夏始终威胁北宋,民族矛盾激化。 积弱 1.社会矛盾依然尖锐(三冗二积造成北宋中期三大社会危机) 积贫 3.改革条件: 2.改革目的: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①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②王安石丰富的从政经验及“三不足”的变法精神影响 变法的内容—— 富国强兵 核心内容: 1.理财(富国)措施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农田水利法 ④均输法 ⑤方田均税法 ⑥市易法 1、理财(富国)措施 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