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之路:加法的海尔、减法的万科.pdfVIP

企业成长之路:加法的海尔、减法的万科.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成长之路:加法的海尔、减法的万科

加法的海尔、减法的万科 把海尔和万科写在一起,是不是有点岂有此理?因为,海尔与万 科,第一,行当不一样,一个是家电企业,一个是房地产商;第二, 地界隔千里,一个在北方的青岛,一个在南方的深圳;第三,来路有 差异,一个是传统企业起死回生,一个是新兴企业无中生有;第四, 志向不可比,一个是跻身世界500强,一个是争当深圳地产王…… 但把海尔和万科写在一起,又是如此的有理有趣:同是80年代 创业、90年代崛起并都做到了本行业的冒尖位置,但海尔与万科, 无论是过去十几年走过的道路,还是眼下经营上采取的策略,以及对 今后若干年发展的设计,又是如此的迥然相异:一个由专门生产电冰 箱向把所有家电一网打尽发展,一个由各行各业都插一腿向以房地产 为主业转移;一个嫌青岛太小于是杀奔全国建立广泛的大本营,一个 觉全国太大于是回师深圳营造稳固的根据地;一个大张旗鼓地购并扩 张,一个悄无声息地转卖凝聚;两家上市公司、一对知名老总,一个 正雄心勃勃地抓抓抓(加加加),一个正大刀阔斧地砍砍砍(减减 减)…… 海尔与万科,这截然不同的两种做派,不正是近年来中国乃至世界范 围内两种潮流--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的典型代表和真实写照 吗? 由专业化做起的海尔与由多元化起步的万科 海尔和万科的故事,都得从并不遥远的1984年讲起。这一年, 35岁的张瑞敏由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调任电冰箱总厂厂长;33岁 的王石从广州某机关下海闯荡深圳组建了万科公司。两个人境遇不同 的是,张瑞敏面对的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旧摊子,王石肩负的是一 个原始资本为零的新企业。这不同的经济基础,便决定了海尔与万科 创业伊始走上了不同的经营道路--海尔是干什么吆喝什么,万科是 什么赚钱干什么。整个80年代海尔的专业化经营与万科的多元化 经营,便由此发端;张瑞敏整顿队伍从德国引进生产线造开了冰箱, 王石则拉起人马把日本的录像机销往中国的内地…… 从1985年直到1991年,整整7年的时间,海尔一直致力于把冰 箱做好,做大。在此期间,国内冰箱企业王顾左右而言它的不在少 数。但海尔没有。如果一定要以多元化和专业化来分的话,此时的海 尔无疑属于专业化的一类。在这占了海尔发展史一半的时间里,几乎 没有什么叫座的传奇。如果非要讲点故事的话,有两件事倒是不妨一 提-- 一是1985年,张瑞敏从一封用户来信中得知生产的冰箱存在质 量。经检查,发现仓库里还有同样的冰箱76台。于是,当着全厂职 工的面,张瑞敏让76台冰箱的责任人向自己生产的冰箱抡起了大锺, 并亲自砸了第一锤…… 一是1989年,全国冰箱市场发生雪崩,各地冰箱厂家纷纷 跳楼,最高的降幅达50%。但海尔却出人意料地每台调价12%!告示 贴出去的前一天,张瑞敏一夜没睡! 到1991年,海尔的冰箱做到了什么份儿?产量突破30万台,产 值突破5个亿;在全国百余家冰箱企业中,海尔是唯一产品无积压、 销售无降价、企业无三角债的三无企业;琴岛--利勃海尔在全国 家电行业唯一入选中国十大驰名商标…… 在青岛的张瑞敏把厂子的冰箱不断做大的时候,深圳的王石把公 司的业务也不断做多。到1991年底,万科的业务已包括进出口、零 售、房地产、投资、影视、广告、饮料、印刷、机加工、电气工程及 其他等13大类。对于万科的发展方向,王石提出了一个日本的具有 信息、交易、投资、融资、制造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商社的模式,尽 管此时万科的营业额和利润分别为3.5亿和0.3亿(1991年),仅 为中国集团公司标准的1/3。 在此期间,1988年11月18日参加政府公开拍卖土地,高价投 标2000万元进入深圳房地产业,事后证明是万科发展史上至关重要 的一步。当时,亲自上阵的王石一言既出,满场无语--由于算错了一 个小数点,万科报出的价格是当时平均地价的40倍,相当于当时的 楼面价格!但王石没有放弃。他谢绝了拍卖师没收定金,让给第二 标的好意,咬牙拿下了万科地产的第一块地皮。 1992年前后,是万科做加法的火红时期。一则,万科在深圳房地 产业折腾了几年,总觉得施展不开,适逢全国放开,于是成了深资北 上的领头羊;二则,1991年6月万科第一次增资扩股以及1993年4 月发行B股,筹集到资金好几个亿,手里有钱了,自然是穷则居家富 则上路;第三,作为上市公司,万科也面对着股民要求业绩的压力。 在1992年前后大约两年的时间里,王石一改往日座山虎的形象, 奔走在全国各地,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一是推广股份制,二是找地。 当时,万科成立了个股份制改造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