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3周)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VIP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3周)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3周)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 蒹葭① 《诗经》 蒹葭苍苍②,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③从之,道阻且长。溯游④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⑤,白露未晞⑥。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⑦。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⑧。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⑨。 蒹葭采采⑩,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蒹葭(jiān jiā):芦苇。苍苍:秋天水边芦苇茂密青苍之貌。溯洄(sù huí):逆着曲折的水流而上。溯游:顺流而下。萋萋:与“苍苍”同义。晞(xī):干。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跻(jī):上升,这里指地势渐高,需要攀登。坻(chí):水中高地,小渚。采采:众多而形形色色。?涘(sì):水边。?右:迂回。?沚(zhǐ):水中小沙洲。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个情思满怀、不畏险阻却难以与意中人相会的苦恋者的生动形象。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静 女 《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诗中的男女青年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诗歌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诗中写那女子“爱而不见”时,男主人公在那里“搔首踟蹰”,这一举动表现了哪些内容?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 衿① 《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②音? 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④,在城阙⑤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②嗣:寄。③佩: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④挑兮达兮:往来轻快的样子。⑤城阙:城楼。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 4.结合全诗分析女主人公经历的心理变化。 一1.女青年顽皮,活泼;男青年忠厚,淳朴。本诗通过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相约、幽会的全过程,显露了男主人公的感情——等待恋人的急切和得以相会时的喜悦。诗歌通过戏剧化的情节,特别是生动的细节描写,如“爱”“搔首”“踟蹰”等,把女青年的顽皮、活泼,男青年的忠厚、淳朴,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题目要求对《静女》这首诗刻画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具体解答时,可围绕诗歌中塑造静女和“我”的形象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对人物进行全面分析。 2.反映了男主人公因女子未来而非常着急不安的心情,写出了男主人公对所爱的女子的迷恋之深。 作答本题时,可根据诗歌内容揣摩男主人公此时的心情,进而分析其表现的内容。 .夸张。通过“一日”与“三月”的扩大夸张,形成了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巨大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出来,突出了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先写女主人公对恋人思念萦怀、念念不忘。然后写等恋人来相会,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写在城楼上久候,因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生出“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觉。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抓住诗中的关键句。“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几句诗非常鲜明地写出了女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