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解体”后的终极清晰——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docVIP

盒子“解体”后的终极清晰——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盒子“解体”后的终极清晰——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

盒子“解体”后的终极清晰——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 the ultimate clarity after the “separation” of the box——New National Gallery, Berlin 摘要:在密斯职业生涯的最后作品——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中,密斯对克朗楼式的“盒子体系”进行了义无反顾的解体,将原本纠缠在一起的皮、骨、顶棚、基座等建构要素彻底离析出来,各归其位,并更加完美地契入匀质建构秩序,从而规避了盒子体系的固有顽疾。然而,匀质体系的先天特性决定了其间永远无法容纳柱、墙等厚度元素,这也是密斯一生建构探索的局限所在。 关键词:密斯 国家美术馆新馆 解体 匀质秩序 局限 Abstract: in his last work of career -- New National Gallery, Berlin, Meis separate the box system like Crown Hall without hesitation, Segregating the originally intertwined construction elements like skin, bone, ceiling, base out, Making each to its place and More perfectly Deed into homogeneous construction order, thus circumvented the inherent defects of the box system .However, the innate qualities of homogeneous order system make it impossible to contain the elements with thickness such as column, wall, etc, this is also the limitation of Mies’ life exploring in construction. Key word: Mies New National Gallery separate homogeneous order limitation 密斯职业生涯中建成的最后一件作品是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它不仅在地理意义而且也在许多其他意义上成为密斯回归的写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这个最后的作品中,密斯将自己早先建筑中的对立因素统一了起来。这一对立因素的一极是无限连续的先锋主义空间(the infinite continuum of avant-gardist space),(the constructional logic of tectonic form)。 国家美术馆新馆从1962年开始设计,1965年奠基,1968年完成。1967年4月5日上午9点,密斯乘坐着一辆优雅的白色梅塞德斯轿车来到了工地,参观整个屋顶框架的吊装仪式,其时,由于严重的关节炎,密斯几乎已不能行走,他在那里停留了9个小时之久,直到看完整个屋顶的吊装才回到住处。重达1250吨的屋顶由16组千斤顶逐步提升,随着屋顶的升高,8根巨柱也逐渐就位,并与底层钢筋混凝土柱础相连,最后屋顶被放在柱头上就位。在随后的庆祝会上,这位82岁的建筑大师说道:“我要感谢那些人,他们制造了钢构件。他们浇灌了混凝土。同时当这个巨大的屋顶升起的时候,鸦雀无声,我真惊叹不已!”(图2、3) 这足以说明,建造的过程对于密斯而言是一种仪式化的程序,是其建构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一份关于建筑是如何生成的记忆,而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的顶升仪式则是密斯一生建构探索的终极升华。 新馆位于当时正在兴建的坎佩尔广场(Kemper platz)文化中心内的一块东高西低的坡地上,离密斯的故居仅几百码。它的北侧面对着著名的圣马修教堂(St.Matthew)和爱乐音乐厅(Philharmonie Building)(图4、5)。该建筑由底层基座和其上希腊神殿般的玻璃大厅两部分组成:其中底层用于陈列柏林19和20世纪的艺术收藏,是永久性的展厅,而二层的玻璃神殿用于陈列临时展品,密斯的形式诉求很好的契合了功能需求。底座平台像巴塞罗那馆那样很好地契入了基地,既消解了地形的起伏、满足了功能设置,也为玻璃神殿的建造提供了形式和技术上的依托。入口位于地势较高的东侧,人们可以由此拾阶而上,通过平台步入展厅。此外,建筑的西北角和东南角也有踏步连接地面与基座平台。基座西端的围墙内暗含着一个长方形的雕塑庭院,其内布置了一些固定的雕塑作品和绿植。在满足了陈列功能的同时,也将盎然的绿意和阳光引入了地下展厅(图6)。 功能和形式均追随建造 在密斯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他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