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礼乐思想中的身体思维从礼记论起
《東吳哲學學報》第十期(8, 2004 ), 25-54 儒家禮樂思想中的身體思維 ──從《禮記》論起 孫 長 祥 摘 要 本論文旨在由儒家闡述禮樂的主要經典──《禮記》中,探討有關「身 體思維」的重要意涵,文分三段,第一段前言部分:「有關禮樂文化的省 思」:說明中國文化的基礎在禮樂文化,而禮樂活動以「身體」為本,以 及三禮之學與身體思維的關聯。第二段本論部分:「禮樂活動與身體思維」, 下分兩節:一、「討論儒家禮樂活動的幾點說明」:交代本文討論的背景 線索;二、「禮樂活動中的身體思維」:依據儒家文獻資料,分別從(一) 在文化中存在之有形的身體形態,抽繹出有關「身體思維」外在化表現的 四層意涵;以及(二)對身體內在存有活動的反思,由「身心一體觀」與 存有論、認識論的立場,辨析「性」的存有論意義,以及身體在「感物而 動」中,所呈現「情、欲、心、知」的存有活動的重要意涵。第三段結論 部分:總結前文,撮要說明本文的討論《禮記》之中,有關身體思維的主 要心得。 關鍵字 :身體思維、禮樂活動、身體形態、性情、感物心動 本論文初稿曾於 92 年 8 月5 日在元智大學「倫理與身體思維」學術研討會中宣讀,此為 修訂稿。投稿日期:民國93 年3 月17 日;修訂日期:民國93 年6 月10 日;接受刊登日 期:民國93 年6 月28 日。責任校對:許勝凱、楊雅婷。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25 東吳哲學學報 第十期(8, 2004 ) 前言、有關禮樂文化的省思 自古以來,中國即被稱為「禮義之邦」,之所以有如此稱謂的主要的 原因,在於中國地區自古以來即施行一種被尊奉為安邦定國的禮樂制度, 長久而持續的滲透到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規範了中國人的視聽言 動,形塑成一套根深柢固的文化傳統。一般的看法認為,這套行諸久遠的 禮樂制度在經過孔子的刪訂,並進一步的加以闡述之後,「興於詩,立於禮, 成於樂」以禮樂涵養成人的信念,與大易、尚書、春秋等「六藝」的內容, 便成為孔門教學化民的主要項目。《莊子.天下》對此自古流傳的六部經典 綜合敘述說: 古之人其備乎,配神明,醇天地,育萬物,和天下,澤及百 姓。明於本數,係於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運無乎 不在。其明而在數度者,舊法世傳之史尚多有之。其在於詩 書禮樂者,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之。詩以道志,書以道 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其 數散於天下而設於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 並總結此自古所謂的「六藝」而終歸之為「內聖外王」之道。只不過 在春秋戰國之際,這套「以事為常,以衣食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為 意,皆有以養,民之理也」的禮樂制度崩壞,使此「內聖外王」之道,「闇 而不明,鬱而不發」;導致社會秩序瓦解、價值體系傾圮、認知概念系統混 淆,生民塗炭已極。到了漢武帝之後,幾經爭議,終於採董仲舒之議,罷 黜百家,尊經學復禮制,設立易、詩、書、禮、春秋等五經博士,確立了 26 儒家禮樂思想中的身體思維 五經的經典地位;調和封建、專制,重新釐訂禮樂制度,開啟歷代宏規, 直接推廣並促成了經學法典化的發展。自此之後以迄於清末,代代相承, 儒家所本的經學思想儼然成為中國學術的主流,儒家所倡導禮樂制度的價 值與意義深植民心,化為民生日用浸潤之漬的禮俗,奉行不絕。換言之, 儒家理論思想的核心在六經,儒家行為實踐的根本在禮樂;而經學與禮樂 制度,合成為中國傳統禮樂文化的雙璧與實質。六藝經典的傳注雖代有增 衍分殊、發揚闡述,究其實則莫不歸結到如何實踐「知其情、闢其義、明 1 其利、達其患」, 以治人情、以善民生,「使民養生送死而無憾」之養民、 安民的禮樂之治中。 總而言之,經由孔子在春秋時,對夏商周因襲損益的禮制功能,加以 反省批判,折中六藝,博文約禮,寄寓理想,並加以推廣,具體的落實在 以禮樂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pdf VIP
- 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介绍.ppt VIP
- 《大学美育》教案 第13课 光影流转的传奇 影视之美(二).docx VIP
- 小学生3500个常用汉字归类(带拼音).pdf VIP
- 《大学美育》教案 第12课 光影流转的传奇 影视之美(一).docx VIP
- 《大学美育》教案 第11课 五彩缤纷的世界:绘画之美(二).docx VIP
- Dahua大华以太网交换机(桌面式管理型)_WEB使用说明书_V1.0.0.pdf
- 党校中级考试资料.docx VIP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 智能体@AEI:Agentic Al,开启企业融合智简运维新范式.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