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唯一家电.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唯一家电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唯一家电   当前国家为拉动内需,正在开展家用电器下乡活动和政府节能补贴,以旧换新。这些活动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同时也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 说起家用电器,我想起了上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家用电器——收音机。 我家的第一个家用电器 赵本山在小品《实话实说》里有一句经典台词:“结婚时我还有一件家用电器呢——手电筒呗!”引来观众阵阵笑声,笑声中带着酸楚,那是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们的笑声。这可是当年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啊!其实,在那个年代,家庭中最称得上正经家用电器的,应该是收音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结婚讲究“三转(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收音机)”。我们家第一个家用电器,就是一台牡丹牌六个灯的台式电子管交流收音机。那是我上小学期间,父亲用70多元买来的,那可是父亲半个多月的工资啊!那时候父亲一个月的工资,可以让我们一家人生活得不错。 收音机很大气,也很漂亮,是棕色的木质外壳。前脸上部有一块黄色的花丝布蒙住面板和扬声器,面板右边有一个电子管,在塑料象牙白牡丹花的装衬下显露出来,打开收音机电源,渐渐会变绿,像个猫眼;随着选台旋钮转动,它会一合一开,又好像舞台上的大幕;经过我观察,它开到最大时,音质最好。而面板下面是一块棕色的有数字的长条玻璃板。玻璃板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大圆钮套着小圆钮,而右边的小圆钮是中短波段开关。这个钮可不能乱动,若调到短波,在那个年代,可有收听“敌台”的嫌疑! 收音机买回家里,每到傍晚夜幕降临时,父亲就会坐在写字台前的靠背椅上,收听“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与“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这些节目,至今还保留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里。在当时大众传媒尚不发达的年代,这些节目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就像现在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父亲还特别喜欢听收音机里的京戏,他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很出色的青衣票友。那时,在全总机关对面的二七剧场演出京剧《秦香莲》。我和二姐曾饰演父亲扮演的秦香莲的一双儿女。有一场戏,是陈世美在踢赶秦香莲时,两个孩子跑上去喊“妈”。为此,母亲还叮嘱我们姐弟俩,在舞台上可千万别叫错称呼。 白天父亲上班时,收音机就由我们使用了。我们会听“电影剪辑”和“孙敬修爷爷讲故事”,尤其爱听“小喇叭”节目。记得有一年春节广播电台”小喇叭”播送有奖节目,在大哥的辅导下,我画了一张画寄到电台。画的是一个小男孩拉起弹弓, 射向前方的美国佬,意思是劝阻小孩不要用弹弓打鸟和窗玻璃。这幅画还得了奖,我收到了广播电台寄来的一张精美的镂空折页年历。 70年代兴起DIY收音机 带动了几条街的发展 想想收音机的发展,也很有意思呢! 在买牡丹收音机前,二哥和三哥曾做过一台矿石收音机。没有外壳,只是一块竖板粘在一块底板上,呈L状。打开开关,当耳机里听到电台声音时,哥哥们那激动劲儿,真是让人高兴!这个矿石收音机不通电,当然也就不能算我们家的第一个家用电器了。 上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了一股自己制作半导体收音机的热潮,现在叫作“DIY”。我也被卷入其中。为什么要自己做呢? 因为那时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半导体收音机是新兴产物,在商店买,价格也是不菲的。几十年后,我二姐给我讲:上世纪70年代,在黑龙江省克山县生产建设兵团,她连队里有一位高干子女,很孤傲。家里给她寄来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为了不让别人听到,她竟会蒙在被窝里偷偷听。可见半导体收音机,在当时物质匮乏的年代是多么的受宠。随着自己制作半导体收音机热潮的兴起,一些经营半导体零件的商店也相继开业,其火热程度,不亚于现在西三环新兴桥周边大大小小的手机商店。 那时,菜市口至虎坊桥路南,一条街几乎都是卖半导体零件的,后来曾变为机电产品一条街,显然是当年留下的传统。而当年卖半导体零件人气最旺的应是西四周边和平安里东西两侧的街边。那时,平安里往西还未打通,并没有形成现在的平安大道,而是一个丁字路口。在路西这一侧,电子商店鳞次栉比;在交通岗楼后面,还有一个附近最大的电子商店,在那里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二极管、三极管及各种电阻、电容和电位器。在西四丁字路口东南角,有一个解放初期经周恩来总理批示,从上海迁京的“造寸”时装店,是个二层小楼。在当时也改成了电子零件商店,各种型号的扬声器和磁棒在那里是最全的,常常人满为患。这个位置,曾改成时兴的“维纳斯婚纱摄影”楼,如今又被“浓侬婚纱摄影”楼替代,而老字号“造寸”时装店早已退居一旁了。 家用电器空前繁荣并没有取代收音机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国家大力发展电子产业,半导体收音机在家庭全面普及,同时也掀起了通过广播自学英语的热潮。各种台式、落地式,钟控型和卡通型,还有集成电路做成的袖珍式半导体收音机,花色、品种层出不穷,并出现了一批名牌产品,如“春蕾”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