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微观浅谈
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微观浅谈 摘 要 农民工由于宏观国家政策、微观自身认知等各种因素而不能实现城市的社会适应,成为游离于城市和农村间的“边缘人”。本文通过个案研究,从城乡的文化差异和农民工自身认知方面出发,探讨农民工在经济收入之外的深层诉求,认为城市社会的各方面包容及接纳是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适应 自我认知 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Micro-analysis on the Social Adjustment of Migrant Workers in City
ZHOU Juan, CHEN Jinxia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government policy and self-perception, the migrant workers cannot achieve the social adjustment and become the marginal men dissociating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This paper through case studies, from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urban and rural and migrant workers’ own cognitive aspects, explores migrant workers’ deep aspirations beyond the economic income, and thinks that urban social inclusion and acceptance of all aspects ar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migrant workers to adapt to the city.
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 social adjustment; self-perception; case study
炎夏,广东顺德。天色微亮陈杰便推出电动车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老家在粤北农村的陈杰,中专毕业就成为异乡打拼的打工仔。现在他开了家小维修电器铺,还承担顺德一家宾馆的空调维修,并承接了安装宽带网络的散活。该地区,常住人口有119万,却有143万的农民工,其中年龄不足三十岁的占了44%。①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公布2012年必威体育精装版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
农民工的城市社会适应是个多层次的复杂过程,包括农民工在经济、生活方式上的适应,也包括心理、价值观念的转化。本文以佛山市顺德区的非本地户籍务工者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观察法、结构访谈法了解他们在城市中适应状况。
1 农民工与城市社会适应
1.1 农民工
张雨林首先提出了农民工是“带着农民身份在小城镇、乡镇中从事非农业劳动生产的劳动者”。②之后其定义不断充实和完善,基本上涵盖了农民工的户籍身份、职业、收入来源等各方面。陆学艺先生提出:农民工是常年或大部分时间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但户籍在农村,身份是农民,不享受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和公费医疗等。③
学术界对于农民工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对其内涵有相似的认可:(1)农村户籍,身份是农民;(2)主要从事非农生产活动;(3)经济来源以工资收入为主。农民工不是单一意义上的农民或工人,也不等于农民和工人的简单相加。从农民工的基本内涵可以归纳得出:农民工是指拥有农村户籍,但极少进行农业生产,长期在城市社会生活、以工资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移民群体。
1.2 城市社会适应
移民的适应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复杂过程。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同化”理论认为,移民一般要经历定居、适应和同化三个阶段。早期由于语言障碍,移民缺乏进入流入地社会的渠道,只在边缘地区立脚,出卖廉价劳动力。后来,移民逐步接受主流社会的文化,认同于主流族群,进而被主流社会同化。④“同化论”强调了移民对流入地文化的认同,通过适应主流文化从而获得流入地的承认。
农民工的城市社会适应强调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又强调农民工对外部环境的反应与调整并达到与环境相互协调的过程。笔者认为,城市社会适应就是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生活中,受到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调整自己的社会交往、社会心理从而顺应外部环境,并被城市社会所接纳的过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