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织棉布-南疆田野古老温暖.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织棉布-南疆田野古老温暖

土织棉布:南疆田野古老温暖   在我的记忆里,南疆的确是一个民间风物丰厚的地方。无论是艾德莱丝绸、桑皮纸、阿希克还是穆塞莱斯都和这里的土地血肉相连,而这里往往也是文化遗产沉淀的厚重之地。库车、拜城、和田、喀什蕴藏的民间资源也使我心驰神往。当古老的土织棉布技艺在这几个地方不声不响出现时,我毫不奇怪,事实证明,看似朴实无华的田野往往能出现真正的神奇。 由于从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工作的关系,从我掌握的全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可以看出,目前,土织棉布技艺在南疆大地尚有一席之地。但从了解的情况看,这种存在的情况不是很乐观。新疆土织棉布的几个知名的主要传承人分别是和田地区墨玉县迪坎村的织布匠人——89岁的伯克·阿訇、喀什地区英吉沙县62岁的阿不都克里木·吐尔逊、阿克苏地区拜城县54岁的帕里旦·亚合甫和库车县93岁的艾海提·艾力。据说,阿不都克里木·吐尔逊和帕里旦·亚合甫依靠县里的支持把土织棉布技艺做得有声有色,已经成了县里重点保护的民族文化遗产。89岁的伯克·阿訇、93岁的艾海提·艾力两位老人就没有那么幸运。艾海提老人先后带了两个徒弟,可惜都去世了,目前由于年龄的关系,他已经带不了徒弟了。伯克·阿訇老人的儿子因忙于其他事情,没有传承这门技艺。 在墨玉县录制完当地民歌后,我们借机到了伯克·阿訇老人家。当看到老人身体依然硬朗时,也让我们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知道我们的来意后,老人显得很是高兴,现在还有人有兴趣如此远道而来参观他的技艺,他有些措手不及。在制作土织棉布时,伯克老人再三强调一定要选用上好的羊毛,这样纺出的帕拉孜才会柔和平展。在我们的一再邀请下,老人欣然同意了我们的请求。他说:“纺织帕拉孜采用的原料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羊毛帕拉孜,一种是棉线纺织帕拉孜。做土织棉布需要经过弹花、纺线、揽纺、布浆、上机这些过程才能织成布。”老人让儿子拿来纺织机,呈现在我们眼里的是一个看似极为老式的木制机器。从外形看,构造十分简单:一个普通木架与一个刀形翻板,只要把不同颜色的毛线固定在两端,通过木架子就可以完成纺织。看到这个纺织机,我得出一个判断:这个古老器具绝对不可能晚于帕拉孜,不会存在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问题。维吾尔族的纺车与中国内地的纺车结构相同,只是维吾尔族的纺车扇轮较小,承线轴大都用红柳枝做成,承绕的纱线团不大。初纺之后,还要把几股单纱合纺成纱线。莫高窟98窟北壁的《华严经变》中绘了一辆纺车和一架织机,6窟的同类壁画中也绘了一辆纺车。西域的纺织历史在敦煌壁画中有着切实的记录。 趁老人摆弄纺织机的时候,同行的文化馆翻译人员介绍说:“我们维吾尔族的帕拉孜其实就是土织棉布。帕拉孜可以用来做棉袍、棉袷袢、衬里、壁挂、窗帘、坐垫套、餐布等。即使不着任何颜色和图案的大白布也可以用来做衣服,尤其是内衣,吸汗、柔和、舒适,千百年来一直受到我们的喜爱。”老人收拾好了机具,第一步是纺织棉线,用来织布的棉纱线细密而均匀。手捻出来的棉线粗细也不均匀,一般用于织粗纱布、编棉线毯或搓绳子用。第二步是揽纺,等纱线积累到足够数量以后,将一头固定在织布机机尾,另一头缠绕于织布机机头的大轴上,拉紧形成经线。第三步要往棉线上涂由细面糊做成的浆料,这是为了保证在织布过程中棉线不互相粘连并提高单线的韧度。老人熟练地变化着手脚动作。利用吊在织布机上的两个线档分出经线的阴阳两组,用脚踏板使线档上下变换,两组经线交错变换位置,用内藏纬线的梭子从两组经线的空当中穿过,把纬线留在两组经线之间,如此往复,经纬线最终交织成一幅棉布。看着这个过程,我脑海里忽然浮现出地球的经纬线,这不禁使我想到当东西方的人们不断循环把彼此的文明交织起来时,也就织出了人类文明的丝绸布匹,成就了伟大辉煌的古今丝绸之路。 作为纺织业的活化石,帕拉孜的历史渊源悠久,这个古老的技艺始于何时,当地的人们已经搞不清楚了,光是口传心授的历史据说有400年。但是从东西文明交流、西域和中原的文化交流历史来看,它至少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在和田地区的尼雅古遗址上发掘出一团棉花,经鉴定是东汉时期的遗物。也就是说,早在2000多年前,和田一带就种植棉花用来纺纱织布、制衣做被了。维吾尔族祖先在回鹘时代才沿塔里木盆地定居,对此缺乏文献资料。然而,作为丝绸之路文化中心的敦煌却用壁画说明了古代新疆土织棉布制作技艺的远期历史面貌。莫高窟第220窟(初唐)、榆林窟第35窟(五代)等壁画中的帝王像;莫高窟第98窟(五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国王李圣天供养像(头戴七星冕旒,身着日月山川等十二章的龙袍)都是高级丝绸制作的皇帝袍服。第130窟(盛唐)晋昌郡太守墨离使的软裹、褴衫、乌鞋以及王氏夫人等的衣着;第61窟(五代)戴凤案都来源于当时中西交流中丝绸的图案纹饰和当时人们的衣冠服饰及其纺织品。而这些纺织品不但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