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论我国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问题.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三论我国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问题

三论我国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问题 同济大学 徐循初   Discussion of the Problems in Planning Urban Road Network   XU Xunchu   Abstract: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ny problems in practice,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T-shaped in major road network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arise traffic jam,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is T-shaped type of road cross should be adopted as less as possible in planning major road network.      提要 作者根据自己在国内许多城市所遇到的道路交通问题,经过分析归纳,指出在干路网中丁字路口,是造成道路交通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在干路网规划中尽可能避免采用错位的丁字路口,也勿过多地采用丁字路口。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活动节奏加快,时效地位提高,原来的河网地区城市纷纷弃水运而改为陆上运输,交通方式的转变,需要大量城市道路来支撑,中小城市原有的道路系统,一不成网,二宽度不够,为了减少拆迁,填河筑路,其下埋排水管道或加设人防通道,已成为习惯的手法,成为解困城市交通的“良策”。许多城市自发地干着,相互学习着对方的经验。但仔细回顾一下,其间有不少疏漏或考虑欠周之处,从而造成了难以逆转的变化。例如:   水乡城市不乏石拱桥,坡陡且高,自从筑路后,改为平桥,截去通航净空,航道作用退化。   运输方式的改变,原来用船作货运,一艘船的运量约为汽车装载量的2~3倍以上;今改为汽车货运,交通量明显增加,尤其当今许多城市大搞基本建设,建材货运量占到总货运量的30%~50%,若用船运可减少许多道路交通量,也可减少大量拖拉机运建材的高噪声值。苏州是一个水运至今占总运量70%的城市,运输企业货运起重吊车设在全市各地的工厂河边,真可谓“服务到家”,货运转驳少,货损少,既方便,货运成本也低廉。所以,城市道路虽较窄,城市中货运交通不多,道路主要为客运交通服务。相反,象无锡等城市,较早就大量填河筑路,道路货运交通就多,交通也较拥挤。   在防洪排涝方面,城市河道在防洪要求上,常是按洪水10年、20年甚至50年一遇的要求设计防洪堤的标高。自从填河筑路后,排水管的断面就大大缩小,设计时甚至还允许在暴雨时有溢流,这两者之间的标准既不协调,相差也太远。难怪,城市河道填得越多,暴雨时蓄水面积越小,内涝现象也越频繁。加上城市道路路面标高不断在抬高,干路比支路高,支路比街坊内的道路高,逐级道路将用地围死,一旦暴雨就出现内涝现象,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有发生。日本横滨港北新城,跨一条小河两边建设,由于地面迳流状况改变,将河道挖宽一倍,以利泄洪,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经验。   填河筑路的另一个问题,是出现大量丁字路口。古代河网城市的规划是很合理的(图1),城外的大河到城边,外有护城河,挖河取土筑城墙,城墙内有时也有一条较小河道,用来排水,兼供城内种菜灌溉之用。河道经水关入城后,分若干条干河,均匀分布于城区,其上再分出许多条与之相垂直的支河通到全城各地,成为一街一河的布局,两支河的间距在80~100m左右,由于开挖支河,取得大量土方,填高到了两河之间所夹的地块中央的地面标高,使地块的排水变得很顺畅。这最高的地方,也就是昔日住宅、厅堂大院,最后一进大堂的位置,这在抗战时给日本侵略者成片烧掉的城市废墟上,可以清楚地看出街坊标高的变化和坡向。当年以水运为主的城市,这些稠密河道网既解决了排水,日常的生活洗濯(饮用井水),又解决了大量基建材料运输、日常生活供应和废弃物(粪便和垃圾等)的运输,以及客船的停泊和航行。沿河的道路并不宽,但也成系统,在交通运输中起辅助的作用。陆上交通运输方式有轿子、独轮车和挑担。在河网中丁字形的河汊很多,在当时的运量情况下,船只的出入量不大,在河汊口船只相互扣住的情况很少,支河宽是两条船的宽度,若是大户人家河边往往展宽,另做码头或照壁小场地(供上落停轿用)支河上的船只也不频繁;干河就可航行三四条船,两干河相交,丁字口和十字口都有。干河上公共码头也多起来。      图1 光绪八年城池坊巷图   如今,交通方式突变,填河筑路,形成了一个既新又老的道路网,老在它迁就了老的河网,产生了大量丁字路口,成为当今城市交通的难点。有的城市为了取得道路的对景,在丁字口上再加上一幢高层建筑,先天不足,后天再失调,迅猛发展的汽车交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