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乱002周代封建问答_61781.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乱002周代封建问答_61781

卷一.治亂因果.先秦(1) 中國歷史分期基本認識 時代分期 朝代 特點 1古代中國 (Ancient China) 夏/商/周 2帝制中國 (Imperial China) 秦/漢/晉 隋唐宋/元 明/清 3現代化中國 (Modernized China)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Q1以下中國歷史三個時期有何分別? 朝代 領袖名稱 職能/特點 1夏商 共主 德行(堯、舜) 功勞(禹) 2西周 天子 武力(周武王滅商紂) 血統(分封同姓宗族) 3秦漢 皇帝 任命官僚取代世襲諸侯 用郡縣制取代封建制 Q1答案 Q2周代兩次封建有何不同? 項目 第一次封建 第二次封建 目的 穩定政局 收買(前朝)人心 削弱商遺民的勢力 傾向監視/鎮壓 (淮夷) 性質 建國/軍事佔領 武裝殖民 範圍 圍繞自己族群 向東向北擴展 Q2答案 Q3「封建制度」與「宗法制度」 有何關係? Q3答案 「封建制度」(國) 「宗法制度」(家) Q4周代封建制度在當時有甚麼優點? 1「封建制度」加強天子諸侯從屬關係 2「宗法制度」解決傳位爭奪的問題 3答謝功臣、收買人心(對其他宗族) 4華夏文化傳播(身份認同) 5以禮樂制度確立尊卑等級關係 6透過分封諸侯至地方削弱商人及外族 Q4答案 Q5周代封建制度有甚麼潛在的缺點? 1周天子分封土地會越封越少 2宗法制度傳嫡的傳統不能確保領導的才能 3行政及監察效率較低(封建制<郡縣制) 4禮樂制度只講求下級道德上的自我約束可是卻無實際措施限制諸侯擴張軍力 5血緣關係隨時間而疏離令諸侯相爭 6階級觀念分明導致貴族與平民對立 7 Q5答案 1 3血緣上:關係隨時間過去越趨疏離 形成親信與陌生人的分別 ──天子憑甚麼召陌生人勤王? 4資源上:土地隨時間過去越分越少 形成大國與小國的對峙 ──天子沒土地時可用甚麼賞賜? 5制度上:規矩/禮法隨時間過去越來越難執行 形成強國與弱國的分別 ──天子憑甚麼限制諸侯兵力? ──中央憑甚麼維持地方禮樂? 6威望上:天子地位一代接一代越來越低 形成中央與地方的角力 ──天子犯錯後如何服天下? Q6有言封建制度僅能於西周立國之初期發揮一時之效,而非長治久安之策。試據此說,就西周封建與其衰亡之關係,申論己見。(2008 AL) 1「初期發揮一時之效」(優點) 4點x150字=600字 2「而非長治久安之策」(缺點) 6點x150字=900字 1,500字(4版答題紙) Q6答案 西周封建與其衰亡之關係 Q7你較贊同那一種觀點?試據史實加以說明。 觀點二 周代衰亡在於平王東遷後,天子聲望日降,諸侯再不尊重有弒父之名的天子。 主題: 議題: Q7答案 (1)贊同觀點一 (封建制度的問題) ?論點一:封建制度血緣關係疏離問題 制度本身太著重天子與諸侯之間的血緣關係,企圖以同姓族人同化天下,始創制度時確是頗有功效;然而,數代之後關係疏遠,再難於維持周室超然地位。?論點二:封建制度土地資源分配問題 封建制度確立在「封土建國」的基礎上,天子的無上權力在於有地可封;但隨著人口增長但土地供應有限,當天子無地可封,或被迫將王畿分封予諸侯後,封建制笈笈可危。(頁16(四)(1))?論點三:封建制度地方政權控制問題 諸侯們逐漸發現採用「郡縣制」比維持「封建制」更有效控制地方,從而令國力大增,在封建制後期(戰國時代)已形成一種趨勢,普遍地為諸侯採用。(頁15(二)(1))?論點四:封建制度人力資源調配問題 諸侯們也發現改用「官僚制」比「世卿世祿制」更佳;寧願賜予功臣俸祿、賞金及臨時兵權(如虎符)令有才能者為己所用,勝於將世襲官職賜予昏庸貴族子弟。(頁15(二)(2))?論點五:封建制度社會流動性低問題 宗法制度本身不合理也導致封建制崩潰;由於每代只產生一位繼承人,其他大多數都自動降級,成為被統治者,又無升級機制存在,社會流動性極低,以致春秋以降諸侯貴族多以篡弒兼併取得土地、資源及地位,可說是對封建制度的反抗。(頁15(三)(1)) 任何制度在創設時總是為解決當時之困難,隨時代過去同一制度必然有彊化的問題,後世統治者自有改變制度以應付新世代困難的責任;如果只怪責制度本身,未盡公允。綜觀歷代開國君主(如唐高祖及太宗)行之有效的制度總在中期面對阻力,後世君主(如唐憲宗)如能改革則治,沒有或不能改革則亡。「血緣關係疏遠」不一定導致「諸侯對天子漸不尊重」,更不一定導致「周衰亡」。前代(夏、商)不著重血緣關係,後世(秦、漢)也不重分封,國祚反而不如周(800年),可見「制度」未必能完全解釋一代之興亡,其背後的人事關係絕不能忽略。詳參觀點三之討論。 (2)贊同觀點 (是統治者失德問題) ?(頁14(一)(2))例如西周厲王用榮夷公大事剝削也只被放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