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杂粮害虫_58625
杂粮害虫 杂粮害虫种类繁多,已有记载的约在500种左右,其中发生较广,为害严重的主要有以下一些种类: 苗期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蝼蛄和地老虎。 生长期食叶害虫:飞蝗、粘虫。 刺吸类害虫:蚜虫、红蜘蛛。 蛀茎害虫:玉米螟、高粱条螟和粟灰螟,通称“三螟” 。 东亚飞蝗 蝗虫是直翅目短角亚目蝗总科昆虫的统称,俗称蚂蚱。 全世界的蝗虫已有1万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蝗虫约300种左右。 全球除南极洲、欧亚大陆北纬55 度以北地区外均可发生蝗虫。 全世界常年发生蝗虫的面积达4680万km2,全球1/8的人口经常受到蝗灾的袭扰。全世界发生为害最严重的蝗虫为沙漠蝗,其中最大扩散面积可达2800万km2,包括66个国家的全部和部分地区,约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20%,受灾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1/10以上。 我国已知蝗虫在1000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约60余种。 为害农、林、牧的蝗虫种类: 禾本科植物:东亚飞蝗、稻蝗、蔗蝗和尖翅蝗等。 豆类、马铃薯、甘薯等:短星翅蝗、苯蝗、负蝗等。 棉花:棉蝗、负蝗。 竹林:竹蝗。 牧草:西伯利亚蝗、戟纹蝗、小车蝗、牧草蝗、雏蝗、痂蝗以及意大利蝗等。 飞蝗(东亚飞蝗):蝗灾、水灾、旱灾 干旱与飞蝗同年发生的机遇率或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前一年干旱,以及先涝后旱。 “先涝后旱,蚂蚱成片” (一)分布与为害 1. 分布: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属于丝角蝗科(斑翅蝗科)。 在世界分布很广,已知有10个亚种,其分布遍及欧、亚、非、澳四大洲。我国有3个亚种: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分布较广,为迁飞性杂食性大害虫。在我国大致分布在北纬42°以南至南海的冲积平原地带,北起河北、山西、陕西,南至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东达沿海各省,西至四川、甘肃南部。黄淮海地区常发。 亚洲飞蝗L. mgratoria mgratoria : 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宁夏、东北三省、青海东部和甘肃河西走廊。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nsis :分布于西藏东部、雅鲁藏布江流域、藏北西部及青海南部的许多河谷与湖泊沿岸地带。 2. 为害: 飞蝗嗜好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如小麦、玉米、高粱、粟、水稻等作物和芦苇、稗草茅草、三棱草、马塘草、狗尾草等多种杂草。也可为害棉花、大豆、蔬菜等。 成、若虫咬食植物的叶片和茎,大发生时成群迁飞,把成片的农作物吃成光秆,造成颗粒无收。 (二)发生历史 据史料记载,自公元前707年至1935的2642年中,我国有796个蝗灾年,平均3~4年大发生一次。 1931~1949年间,几乎年年发生蝗灾,其中蔓延6~11个省的大发生即达8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生面积约521万公顷。 解放后, “依靠群众,勤俭治蝗,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 一方面兴修水利,大搞农业综合治理,使大部分老蝗区自然面貌得到改造;另一方面认真监测飞蝗种群动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1951~1997年间,全国已累计净改造蝗区面积367.8万公顷,使蝗区面积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70.6%。 现有蝗区县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28个减少到151个,取得了世界治蝗史上引人注目的成就。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发生较大旱情,河、湖、水库的水位变化幅度大,荒滩面积渐大,未改造的蝗区仍有一定面积,尚未改造好的农田和荒滩林地耕作较粗放,这一切都为适合飞蝗滋生提供了自然地理条件,致使蝗情开始回升。 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旱情持续发展,某些地区和年份,水库干涸,河、湖等滩地大面积裸露,杂草和芦苇丛生,大量荒滩难以耕种,即使播种,耕作非常粗放,飞蝗发生面积和密度迅速增大。 治蝗面积扩大,蝗情侦查、药价等治蝗费用成倍增长,经费越来越不足,造成个别蝗区蝗灾严重,甚至酿成群飞恶果。 (三)蝗区的形成、结构和类型 1. 蝗区的形成: 蝗区:指常年有飞蝗发生的发生地,及具有适合飞蝗发生的自然环境的适生区。 扩散区:飞蝗迁入后而不能定居繁殖的地区。 形成蝗区的主导因素是水旱交替和自然地理环境。 2. 蝗区的类型: (1)滨湖蝗区:主要包括山东微山湖、东平湖,江苏洪泽湖、高宝湖,河北省的白洋淀,以及亚州飞蝗发生基地的新疆博嘶腾湖,内蒙哈素海、乌梁素海。 (2)沿海蝗区:包括渤海蝗区和黄海蝗区。 (3)内涝蝗区:大片或点片分布于我国不少地区,其中以河北保定、邢台、邯郸,山东聊城、菏泽、德州等地区的蝗虫发生面积比较集中。 (4)河泛蝗区:包括黄河、淮河和海河水系流域等蝗区。 (五)生活史和习性 1. 生活史 东亚飞蝗无滞育现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