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环保:悲伤辅慰的方法与技巧——由汶川大地震谈起_53942.docVIP

心灵环保:悲伤辅慰的方法与技巧——由汶川大地震谈起_53942.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灵环保:悲伤辅慰的方法与技巧——由汶川大地震谈起_53942

生死哀伤抚慰的方法与技巧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与宗教的生死智慧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死亡人员高达八万以上,灾后心理及精神重建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根据台湾9·21大地震的经验,地震中的幸存者的生死哀伤问题将持续三到十年之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生死哀伤抚慰的重要与必要。本文将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来阐明生死哀伤抚慰的性质、过程、方法与技巧,尤其是宗教的生死智慧在其中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四川汶川 特大地震 生死哀伤 精神抚慰 宗教生死智慧 作者简介:郑晓江,1957年6月生,江西省万载县人,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尤擅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的研究。(通讯地址:南昌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江右中心 330027iangzh@163.net) 生死哀伤抚慰的方法与技巧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与宗教的生死智慧 郑晓江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地震波及的有感范围包括四川、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江苏、北京、上海、贵州、西藏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此次四川地震震级高,又属浅源性地震,释放能量剧烈,给当地民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在美国,一些学者对有亲人去世的家属进行过这样一种对比调查:第一组的家属903人属于哀伤过度的,第二组的家属878人属于比较能克制哀伤情绪的。追踪调查的结果是:一年内第一组的死亡率高达5%,而第二组的死亡率只有0.68%;其中,在第一组内属于丧失配偶的家属死亡率为12%,而第二组内仅为1.6%。可见,丧亲之痛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可怕的生命杀手。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人们只要有正常的寿命就一定会在某时遭遇到丧亲的事,而且在中国这样一个伦理情感特别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丧亲所导致的悲痛又会显得格外深重。对我们人生中必然会出现的这种人生的危机,每个人都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侯南隆先生:亲友去世之后,人们遭受的是一个重大的失落事件,表现出的即是哀伤,分为四个方面:情感方面会出现悲哀、愤怒、愧疚与自责、焦虑、孤独感、疲倦、无助感、惊吓、思念、解脱、轻松、麻木等感觉;生理感觉则有胃部空虚、胸部紧迫、喉咙发紧、对声音敏感、一种人格解组的感觉(觉得周遭人物都不真实,包括自己)、呼吸急促、有窒息感、肌肉软弱无力、缺乏精力、口干;认知方面则是不相信、困惑、沉迷于对亡者的思念、感到亡者仍然存在、幻觉;行为方面则有失眠、食欲障碍、心不在焉、社会退缩行为、梦见亡者、避免任何会忆及亡者的事物、叹息、坐立不安、过动、哭泣、旧地重游及随身携带遗物、珍藏遗物等。(参见《至亲远逝──影响丧亲者哀伤复原相关因素之探讨》,文载《生死学研究通讯》第三期)可见,丧亲引发的哀伤会导致们诸多心理、精神乃至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它不仅使的生活陷入一团糟,还让们的人生进入一个危险期,一封寄往阴间的家书泪水洗刷了大地,洗刷了我的一生,梦想已破碎。路上车多,要走慢点。” 父亲在信中,祝愿女儿在她的世界里一路走好。为了让“孩子到了天堂,也有个身份”,打算将孩子的共青团团员证,随同骨灰一起安葬,不肯交出。孩子的父亲说服了她如今,这一“团员证”,已成都市档案馆。一张寄往天堂的儿童节贺卡“你一直都是妈妈的好女儿。下辈子,你还是妈妈的好女儿死在现代社会,正常死亡的观念实际上已经从人们的头脑中被驱逐出“境”了。那些年龄非常大,显然是衰老而死者,人们也不认为是正常的死亡,因为所谓的“衰老”在现代社会的医疗体系中,也是某种或某些病症造成的(如心血管的毛病、中风、癌症等等)。人们大都是在医院中经过各种治疗(有许多是非常折磨人的治疗),然后才被宣告“医治无效”而死亡的。即便不是在医院中死去,人们也习惯地将死者视为因某种疾病所致。现代社会只有临终病人而没有临终者;只有逝去的疾病患者而没有老死者。美国著名的医生舍温·纽兰指出:在现代社会,老年人无疾而终的事是不被承认的:“美国联邦政府发表它的《死亡统计预测报告》,从该报告的前15项死亡原因中,或从其他任何无情的一览表中,都找不到一个项目适合某些刚过世的人。《报告》异常整齐,它把80-89岁及90-99岁的人所患的特有的一些致命疾病在病因栏中列出来。即使死亡年龄为3位数的人也逃脱不了制表人的分类术语。……作为一名具有行医执照35年的医师,我从未鲁莽地在死亡证明书上写过‘年老’一词,因为我知道,如果这么填写,这份表格将退回给我,并有某位官方记录保管人的简要附注,通知我,我已违反了法律。世界上任何地方,无疾而终都是‘不合法的’”。(《我们怎样死──关于人生最后一章的思考》,世界知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