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科图产业技术情报——水生植物对水体污染修复(发)
产 业 技 术 情 报
—————————————————————————————————————————————————————————————
2016 年1 月8 日第01 期(总第56 期)
编者按:
工业、农业、城市污染物排放量日益剧增,水资源污染范围越来越广。湖泊、
河道及景观水体都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体功能退化,失
去资源和景观价值,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本报告针对水生植物对水体污染
修复领域的基础研究进行检索与分析,并重点选取狐尾藻进行重点分析,另外结
合相关报道对植物水体修复产业进行分析,揭示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技术特
点。
本期重点:水生植物对水体污染的修复—以狐尾藻为例
中国于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开展相关研究,到21 世纪初期开始发展迅速,
并于 2006 年超越美国的发文量,近五年来的研究发展势头迅猛,处于领先
地位。
全球共有近100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水生植物修复的相关研究,其中发文量
最多的前10 个国家/地区分别是中国、美国、印度、英国、德国、荷兰、丹
麦、波兰、加拿大以及法国,中国在该领域研究发文量优势明显。
在该领域内,中国的研究机构以中科院、浙江大学、中国环境科学院和南京
大学4 家机构为代表。
主编:刘细文 执行主编:贾苹 本期策划:赵婉雨、徐慧芳
联系地址:北京北四环西路33 号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区域信息服务部·产业情报研究中心
邮编:100190 电话 邮件地址:liz@
目录
【技术趋势】 1
1.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研究发展趋势2
2. 重点研究国家分布2
【核心技术】4
1. 热点研究主题分布4
2. 高被引论文分析6
3. 狐尾藻研究热点分析7
【重点机构】 10
1. 水生植物修复重点机构研究实力分析 10
2. 水生植物修复重点机构合作情况 12
3. 狐尾藻修复领域重点机构分析 13
【重要人物】 15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圣瑞 15
2.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民生 16
3.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国祥 17
4.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潘继征 17
【产业动态】 18
【技术转移】 19
【技术趋势】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农业、城市污染物排放量日
益剧增,水资源污染范围越来越广。湖泊、河道及景观水体都已出现
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体功能退化,失去资源和景观
价值,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水体
和净化修复被污染水体。传统的污染水处理方法,如生化二级处理,
效果虽理想,但建造、运行及管理费用过高;化学法和换水法,有一
定效果,但化学法易产生二次污染,换水法不够方便经济,仅适用于
小型水体。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水生植物开始受到人们关注,水生
植物具有克藻效应,对水体中氮磷的富集与转移有明显的效果,已被
证实是一项景观化、生态化、避免二次污染的水污染净化技术。此外,
利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技术逐步发展,该技术是利用重金属
超量累积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和存储等作用实现生态修复,具
有成本低、效率高、节约能源、避免二次污染等优点,且有重金属回
收的潜在可能,也是当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
经国内外多年试验研究,找到了上百种在不同季节对水体净化和
修复有显著效果的水生植物,并建立多种净化模型运用于不同生产实
践中,如河岸护坡、缓冲带、人工湿地、稳定塘、人工浮床等,取得
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另外,多种水生植物的合理配置产生的净
化效果比单一植物更好。目前,利用水生植物良好的净化效果与独特
的经济效益,其修复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也成
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报告针对水生植物对水体污染修复领域的基础研究进行检索
与分析,并重点选取狐尾藻进行重点分析,另外结合相关报道对植物
水体修复产业进行分析,揭示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技术特点。报
告中的科技论文数据来源于美国汤森路透科技公司(Thomson Reuters
Sci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