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唐诗经典研读第2讲
唐诗经典研读第 2 讲
唐诗经典名家:杜甫
一 杜甫的地位
杜诗奠定了我国古代以时事入诗的诗史精神。国步之艰
难,生民之疾苦,个人之困厄,尽收笔底,爱国之情,跃然
纸上。杜诗集我国古代诗歌之大成,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承
先启后的关键所在。自宋至清,杜诗学已逐渐成为一门专门
的学问。
汪辟疆说:“杜诗,此治文学必读之书也。治文先以 《骚》
《选》,则托体必高,摛词必雅,精者求气韵,觕者猎藻缋,
皆可名家。读此书时,最宜取刘勰《文心雕龙》、锺嵘《诗
品》同时读之。杜诗上承八代,下开唐宋,为诗家转变一大
枢纽。百世不祧,万古常新;取此一家,庐牟万族矣。或有
杜、韩并称者。余谓昌黎虽高,其真实本领,只须从经子、
孟坚、扬云求之,已盬其脑,未足俪杜也。”(《读书说示中
文系诸生》,载《汪辟疆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年版,
第 65 页。)
汪辟疆说:“李、杜二家集为古今诗家之总汇。李白结
古风之局,杜甫开新体之端;后此派衍流分,穷源究委,多
源于此。惟李集、魏、六朝之大成,加以天才横逸,不可羁
勒,学之不善,往往粗犷豪放,故传其派者绝稀。杜则上薄
《风》《雅》,下该八代,加以天才学力,超绝人伦,故能尽
1
得古人之所长,而不为古人所囿,千变万态,穷极工巧,后
人得其一体,皆为名家。此杜之独有千古也。二家诗选本所
收皆不少。惟专集实不能不阅,以其关系诗学为较巨也。”
(《读书举要》,载《汪辟疆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年
版,第 26-27 页。)
程千帆说:“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杜甫占有特别重要
的地位,前人论杜,或誉之为“集大成”,或誉之为“诗圣”,
在封建社会中,这样的称誉是至高无上的。自从孟子用“集
大成”这个词赞美孔子以来,有哪位诗人能戴上这顶神圣的
桂冠而不被认为僭越?只有杜甫。这表明,绝大多数人都承
认,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地位就像孔子在中国古代思
想史上的地位一样,是无与伦比的。”(程千帆、莫砺锋《杜
诗集大成说》,载《被开拓的诗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 页)
叶嘉莹说:“面对如此缤纷约烂的集大成的唐代诗
苑……推选出一位足以称为集大成的代表作者,则除杜甫而
外,实无足以当之者。杜甫是这一座大成之诗苑中,根探干
伟,枝叶纷披,耸拔荫蔽的一株大树,其所垂挂的繁花硕果,
足可供人无穷之玩赏,无尽之采撷。”(叶嘉莹《论杜甫七律
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载《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上
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 页)
夏承焘说:“予主五言诗至杜甫始大成。魏晋升之作,
2
究鲜佳者。嗣宗咏怀诗,止‘旬坐空堂上’一首可诵。四言
诗嵇康《赠秀才入军》,止‘目送’‘手挥’八字。《幽愤诗》
若落杜老手,必惊心动魄,而全篇无一动人语。张华励志:
‘仁道不遐,德輶如羽。’‘复礼终朝,天下归仁’诸语,下
开《击壤集》一派,腐语而已,不足称诗。安仁悼亡较佳,
而亦有可删之句。章太炎必谓唐人不及汉魏,殊不可解。此
时只一渊明,独有千古。余子皆须三唐鎔也。”(《夏承焘学
词日记》 1930
年 10 月 29 日。
载《夏承焘集》
第五册,第 160
页)
二 杜甫生
平略说
杜 甫
( 712 -
770),原籍襄
阳人,因其曾
祖迁居河南
巩县,故又称
巩人。武后朝
3
的大诗人杜审言就是他的祖父。他的父亲杜闲虽也做
过小官,是一个不得志的读书人,到杜甫时家境已经
很贫困了。杜甫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与壮游时期(712-746)
杜甫在二十岁前一直在家中读书,受儒家传统思
想的教育与薰陶。他自己说:“少小多病,贫穷好学。”
(《封西岳赋》)二十岁到二十四岁,到吴越一带漫游,
大约三四年才回来。二十四岁从吴越归来,就专心应
试,走唐代一般读书人仕进的路子。可是到长安应进
士不第,又东游齐赵,当时杜甫的父亲为山东兖州司
马,杜甫的游踪也就以山东为主。《登兖州城楼》、《望
岳》是这时候的代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