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差异看英汉翻译不对等性.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化差异看英汉翻译不对等性

从文化差异看英汉翻译不对等性摘 要: 两种语言翻译的不对等性是译者最困惑的问题。在翻译实践中,文化背景、思维认知及固有的本族语使用差异,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更多困难。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将会给英汉翻译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有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状态,缩短这种文化差异,才能成功地进行翻译交际。 关键词: 不对等性 文化差异 影响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每个民族所处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历史状况不同,其文化也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形态,进一步引发思维认知及语言方式等诸多不同,从而造成翻译中的不对等现象。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需要结合两种不同文化,进行灵活的不对等性翻译,体现译语要传递的效果。总的来说,可以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及思维方式等五个主要方面入手把握其中的文化差异,寻找最合适的翻译方式。 一、从生存环境的差异入手 西方的语言多与水有关,代表海洋文化,因为西方的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于世界,水产捕捞也是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中国在亚洲大陆上生活繁衍,人们以农耕为主要经济方式,汉语语言因而多数与山川、江湖、四季、农耕等方面有关。这种生存环境的差异常常反映在相应的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上。比如,西方人在形容“花钱大手大脚,毫无节制”时通常会说“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花钱如流水”;而生活在大陆上的中国人则会说“挥金如土”。因为水在西方是“安全祥和”的象征,英语中“to be left high and dry”一词应译为“陷入困境”,而中文中并无相关寓意,因此不能直译为“被留在水流不到的地方”。 由于中西方的地理特征,无论是历史传统还是现实生活中都相差太大,汉语里很多描述在英语中也无法对等表述出来。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很难在英文中找到相似的语境,即使将山、水、路、柳、花、村等词一一对应,也无法有对等的联想。因此,可以选择意译的方式,译为“One has a sudden glimpse of hope in the midst of despair.(在绝望中突然看到一丝希望)”。 二、从风俗习惯的差异入手 文化背景的不同也造就中西方风俗习惯在许多方面有差异,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方面,往往需要译者有更敏锐的文化触觉。 比如,英语表示“一件事情很容易”时,会用“a piece of cake(一块蛋糕)”。蛋糕在西方是常见的一种食品,生活中经常食用;在中国,近几十年蛋糕才广泛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很多国人眼里蛋糕甚至是比较高档的食品。相对而言,“小菜一碟”一词,则可以同样有“易如反掌”的意思。 颜色词一直是英汉翻译中的难点。如,在西方白色代表着纯洁与忠诚,“white soul”表示“纯洁的心灵”,“white spirit”表示“正直的精神”,在婚礼上新娘也往往身着白纱——“white wedding(新娘礼服)”;但在中国白色历来是“披麻戴孝”的颜色。中国新娘通常穿红色旗袍以示喜庆,而在西方红色有“血腥与灾难”的意思,如“red revenge”表示“血腥复仇”,“red battle”表示“血战”,等等。 习俗在不同国家各有不同,因而使本民族的语言变得多样性。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尽量解释出与本国文化存在差异的风俗习惯,尽量忠于原文表达出文章的实际意义。 三、从宗教信仰的差异入手 在西方,尤其是英美两国,多数人信奉基督教,而圣经是必读之书,人们甚至视之为处世为人的指导书。圣经中的各种比喻、寓言和典故被世人接受并广泛的传播,由圣经中衍生出的习语、谚语和成语也逐步成为日常用语。 比如,西方人把“olive branch(橄榄枝)”比作“和平”的象征,而“橄榄枝”这一词正是出自于圣经中的“创世纪”篇;而“利末记”篇中的“scapegoat(替罪羊)”表示“代人受过的人”;西方人视为不吉利象征的数字“十三”,也是来源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卖而被钉在十字架上,后来人们常用“a Judas kiss”表示叛徒的行为。 与之不同的是,在中国,佛教的影响更为深远,许多成语、谚语、习语是从佛经中派生过来的。如,有关于“佛”的词就有“临时抱佛脚”、“借花献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送佛送到西”等。这类中西方各自宗教衍生出的语言,往往会令没有接触过背景文化的人不太明白。这就需要翻译者补充与宗教相关的知识,在两种文化中架起一座桥梁。 四、从历史典故的差异入手 用典是每个民族日常交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常在不自觉间运用各自民族的文化遗产的典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