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注射剂安全备受关注
中药注射剂安全备受关注我国目前批准使用的中药注射剂有141种,有30种因种种原因已经停产,正在生产的约有111种,并有多种已进入医保药品目录。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等多个品种均被曝出不良反应事件,最近,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再次陷入公众信任危机。
两种中药注射液被提请关注
今年6月2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通告,提醒关注喜炎平注射液和脉络宁注射液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问题。药监局建议医护人员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特殊人群和过敏体质者应慎重使用。上述两个品种均属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突出且较为相似,严重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占比较大。
据药监局数据显示,2011年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喜炎平注射液的病例报告共计1476例(其中单用喜炎平注射液病例报告971例,占65.79%),其中记录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其中严重病例49例(单用喜炎平注射液病例报告32例,占65.31%),占整体报告3.32%。病例报告涉及14岁以下儿童患者较多。
同一监测时间段内,脉络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1500例,其中严重病例报告189例,主要为呼吸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和心血管系统损害等,其中严重的过敏反应是其最突出的不良反应。
武进中医院儿科医生徐益民发表在《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第35卷第6期的医学论文证实,2006年9月,江苏常州市武进中医院在使用喜炎平时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了6起过敏反应,且有2例反应严重:该6例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并伴瘙痒,最严重的住院患儿在静滴喜炎平后不久即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轻度下降等类似休克症状。
仅2008年至今,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相继出现使用致死事件。加上几年前的鱼腥草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事件,中药注射液已备受质疑。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已经统计的不良反应病例并不能代表全部,但可以说(这一)不良反应率还是很高的”。比如在2010年国家药监局的不良药物反应报告中,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排名前20例中,注射剂就占了17个。
药监局建议,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不得超剂量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应谨慎考虑与此两种药品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而据《健康报》11月20日报道,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鉴于柴辛感冒注射液等11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少、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不充分,现有标准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均一性,该局拟淘汰这11种中药注射剂。国家药监局拟淘汰的11种中药注射剂为:柴辛感冒注射液、穿山龙注射液、肝净注射液、肝欣泰注射液、田基黄注射液、勒马回注射液、汉肌松注射液、土贝母皂苷注射液、痛可宁注射液、乌头注射液和注射用脑心康(冻干)。
中药注射剂质疑者的理由
一直以来,业内有不少人对中药注射剂提出反对意见,随着这次药监局的通告,质疑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他们的依据和理由大体有下列几方面。
首先,中药注射剂,是一种建立在中药基础上的独特产物。众所周知,在现代医疗中,口服与注射是两种最为常见的给药方式。口服给药要经过人体内的肠胃屏障,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会被吸收,而是经肠道排出体外。注射给药则绕过了肠胃屏障,直接被组织吸收或进入血液。所以,注射是相对不安全的给药途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注射剂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也是最严格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注射剂必须成分清晰、药品纯净度高、疗效有充分证据、毒副作用明确。这是国际医学界的共识,也是最基本的原则,而中药注射液却似乎有违这些原则,比口服的中药更不安全。
其次,中药注射剂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但传统中医从未有过注射的概念,也从未有将药品直接注入人体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中医理论完全不能解释药物注射的机理。所以,中医用药的历史经验不能作为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和安全性依据。而以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标准衡量,中药注射剂则从根本上违反了注射剂的基本原则,将不明成分的复杂混合物注入人体是非常危险和不负责任的,这类中国独有的药品既不符合传统中医的理论和经验,也违反了现代医学的基本原则。
第三,中药注射剂不仅普遍缺乏可靠的疗效证据,同时也存在着成分复杂和未知的问题。注射给药方式会使有害成分直接进入人体甚至血液循环,往往导致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以清热解毒注射剂为例,处方组成为金银花、黄岑、连翘、龙胆、生石膏、知母、栀子、板蓝根、地黄、麦冬、甜地丁、玄参共12味药,所含化学成分可能多达数百种,但国家药品标准规定只需测定一种化学成分。而生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直接注入人体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