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传统爱情观发展及比较探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传统爱情观发展及比较探究

中西传统爱情观发展及比较探究摘 要:爱情一直是人类永久不衰的话题,它在人的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他们都有自己的爱情观。由于文化背景,传统道德等因素的不同,使中西的爱情观存有差异。通过中西方爱情观的比较,对于在中国建立“以人为本”爱情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代中国;西方;爱情比较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180-02 一、中西的爱情观发展简述 1.古代中国爱情观的演变 在古代中国,最早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是《诗经》,主要描写的是男女相会、相爱,遭受波折等方面的内容,是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这些充分证明当时男女是可以大胆自由的恋爱。春秋时代,儒家代表孔子发出了:“男女之大防”的教诲,“发乎情,止乎礼”的思维结构限定了中国两千年情感发展的历史。在这些观念的熏陶下,社会出现了一些固定的爱情模式,逐渐形成风俗习惯和道德标准,男女自由恋爱就受到一定的约束。 两汉期间,在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下,封建礼教越来越拘束着人们的行为。甚至部分文学人士蔑视和看不起以爱情题材的作品,论诗写作应该以国计民生为主题,不应该以儿女情长为题材。宋朝,“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出现和儒家地位的巩固,社会中自由的爱情几乎被扼杀了。本来爱情是两性身心得到协调发展,是一种自我主动的选择,然而这种思想限制了人的欲望和个性发展,其中对于女性的管制最为严重。首先,强调她们与异性保持适度的距离,以防非夫妻关系的两性因过多的接触,而产生感情。据《礼记·曲礼》记载:“男女不杂坐,不同■,不同巾栉,不亲授。叔嫂不通问,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内言不出于■。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也就是说,就算是一家人异性之间也不得有过多的接触。这样种种的不人性化限制,更加突出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女性地位的低微。“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三从”明显地反映出女性只是男性的隶属品,突出女性地位的卑微。这种关系迫使女性为了生活,不得不去讨好男性,甚至以残害自己身心为代价。一位宫嫔为了讨得皇帝欢心,忍痛将脚缠成新月形。随着这种风气流传,不计其数的女性遭到了迫害。未婚男女几乎也没有自主决定自己婚姻的权利,从家族和宗族的利益出发,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决定。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就是一个扼杀爱情,践踏女性的肉体,摧残女性的精神,抑制她们的欲望和人格的发展,使得她们不能大胆自然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2.西方国家爱情观的变化 西方爱情观产于古希腊罗马时代,人们认为爱情是美好的,是生活的全部。他们所倡导的爱情价值观念已肯定了人类的自然天性,重视和崇拜人的活力,这种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其中,希腊罗马神话中便常常谈起爱情,有代表爱情的维纳斯和丘比特。在他们看来,爱情就是肉体的享受,是不受任何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人们不仅不会去批判他们,甚至还有可能去赞扬他们拥有大胆追求真爱的勇气。因为,这样的价值观念也是他们对待爱情的道德标准。古罗马文明瓦解以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占统治地位,其主导思想是性爱是下作的,女性是地狱之门和人类的罪恶体,物质上的享受必然引起精神上的坠落,主张禁绝一切欲望,把爱心奉献给上帝。虽然这种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它没成为主流文化。随着骑士与贵妇人爱情的产生,女性的地位才有所提升。14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的复兴,人们对自我价值的实现的意识开始觉醒,从禁欲主义中脱离出来。但是,16世纪后期,清教主义使女性的地位再次下降,正常的爱情也遭到了敌对。直到法国大革命,女性的权力和地位慢慢得到了提高,女性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追求幸福的权力,自由恋爱的现象才出现于社会之中。总之,纵看西方爱情价值观发展的历程,其主流文化是符合人性的方向发展,逐步提高女性的地位。 二、中西方爱情观对比的特点 1.对待爱情态度的一致性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人们对爱情都怀有期待的心理和追求,都热烈的讴歌她,赞美她并享受爱情的甜蜜。虽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不支持和表达爱情的,但是中国也有不受或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婚姻和爱情,充分地表现出中国人追求爱情,歌颂爱情的浪漫天性。在先秦社会,在一定的条件下,男女可以自由恋爱,进而进入婚姻的殿堂。情感在婚前得到培养,可以说是中国爱情观上的一个突破。中国的书籍《诗经》里面含有大量的关于描写爱情的诗篇。其中的一些诗表达了“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炙热的男女恋情。《诗经·溱洧》中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洵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这其中的少女没有顾忌,大胆地邀请男伴去洧河游玩,共度好时光。这些充分证明了当时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