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鸿篇博陈灿然光远——记恩师陈光远先生对我的培养
鸿篇博陈,灿然光远 ——记恩师陈光远先生对我的培养 李胜荣 李胜荣,男,1956年10月出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博士 生导师。1981年河北地质学院本科毕业。1984年获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硕士学位,1992 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理学博士学位,1993-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作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矿物学、成因矿物学、现代矿物学、环境与生命矿物学等的教学与科 研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内宣传橱窗长期展示着 建校以来德高望重的十大教授事迹,陈光远先生名列其中。陈先生从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地质学院)初创到他1999年11月逝世,一直在我校矿物教研室任教,是享 誉国内外的地质矿物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我国现代矿物学最主要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我有幸在陈先生亲自指导下学习并工作近10年,对陈先生培养研究生的思想和方法 有着较深刻的亲身感受。在学校60周年校庆之际,我匆匆将陈先生培养研究生的思 想方法及事迹之一二整理成以下文字,希望能对后辈研究生导师的工作和研究生的 发展有所裨益。 一、陈先生把我引入成因矿物学的学术殿堂 上世纪80年代,我在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任教,并在于耀先、邵克忠两位先生 指导下先后研究河北宣化贾家营的斑岩钼矿和河南嵩县祁雨沟的隐爆角砾岩型金 矿。这一时期,陈光远先生作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 专业委员会主任,领导了全国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学术研究和推广普及。我 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虔诚拜读了陈先生关于成因矿物学与矿床矿物学的有关论述, 同时拜读了翟裕生先生关于成矿系列的论述,对他们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十分仰慕。 我将两位先生的思想串联起来,在邵克忠先生指导和课题组同仁的配合下,通过对 嵩县高都川等三个隐爆角砾岩群的系统研究,提出了该区域存在斑岩型-隐爆角砾岩 型-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钼)金矿床系列的矿床模式,并成功预测了2号角 砾岩体内已知矿体之下还存在更多储量的斑岩-隐爆角砾岩型(钼)金矿体。1988 年,陈先生作为评审组组长,对我们完成的祁雨沟金矿研究成果进行了评审。会上, 他拿起一块矿石标本,从矿物组合、矿物种属到矿物特征,对矿物的标型与矿床的 可能成因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分析解剖。他分析透彻,说理有据,使我第一次在大师 的引导下领略了成因矿物学的无限魅力。1989年,在邵伟和孙岱生两位恩师的鼓励 和邵克忠先生的支持下,我报考中国地质大学,成为陈先生的博士研究生,亲耳聆 听了他的谆谆教诲和言传身教,后来还支持我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高振敏 老师指导下进行博士后研究,为我后来在地质矿物学领域的顺利发展并能够培养一 批有成就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奠定了基础。 二、陈先生帮我树立了严谨的治学思想 陈先生的严谨是很有名的。作为同一师门的后学,我的不少学长们都向我述说 过先生 “梳理”他们的 “事迹”。先生从做人、做事、做学问,都在时时事事处处 甚至不论巨细关心我们的成长。记得我攻读博士学位的第一年,在之前工作的基础 上,写了一篇关于河南祁雨沟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演化的文章请先生审阅。先 生从学术思想到一些段落的遣词造句,甚至标点符号,对文章进行了认真审阅,但 并没有做逐字逐句的修改,只是提出了宏观的修改思路,给出个别具体的修改示例, 然后让我在把握宏观思路的基础上按示例举一反三进行修改。先生认为,老师的职 责,首先是培养学生独立地严谨地进行科学研究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授人以 鱼,不如与人以渔”。后来我反复多次修改,自己满意后才拿给先生把关,结果投 稿后就被《现代地质》采用。 陈先生对书写的规范性要求很高。例如,英文字母一定要按上中下三段的格式 书写,地质图件一定要图例完整、要素齐全,化学数据表中元素要按一定之规排列 以反映地质过程的规律性和便于进行相关计算,不规范的就要重新来过。当时计算 机还很昂贵,文稿要手写,图件要手绘,修改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就要花费大半天 甚至几天时间。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初稿有一套小比例尺的矿物学图件。那时的图件 都是用透明纸和绘图笔绘出来的。陈先生把几张底图应该一样的矿物学图件叠在一 起,看是不是同样的线条完全重叠,不重叠的就要重绘。我用了半个月时间改绘后, 才通过了先生的慧眼。我的文件柜里收藏着一份 “拉锯集”,那是我按先生要求8 次修改学位论文摘要的记录。为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