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常识一前言文思格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集是由孔子删订的.PDF

诗词常识一前言文思格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集是由孔子删订的.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词常识一前言文思格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集是由孔子删订的

詩詞常識 (一)前言 文思格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集是由孔子刪訂的 《詩經》。它由 《風》、《雅》和 《頌》 三部份組成,其中 《風》是先秦各國的民歌,《雅》和 《頌》則是朝廷郊廟祭祀 或典禮的樂歌的歌詞,在當時都是和樂而歌的歌曲。可能是因為當時記譜的困難 (或沒有譜),這些歌曲的音樂部份便逐漸被歷史的長河沖刷乾淨,最後只剩下無 樂的 “歌詞”。 為了找回文字和音樂這對孿生兄妹中的另一個,歷史慷慨地賦予了人類兩種完全 不同的方法。 第一種是使用 “分析法”獨立地發展音樂理論:從音樂的最小元素 “聲音”(不 同頻率的振動)開始,進而 “音階”、 “樂句”、 “樂章”,伴之以 “節拍”、 “強弱”和 “調式”等概念。這樣的音樂理論和文字沒有關係,完全是另一種 “語言”。它可以產生單獨的 “器樂曲”,在一定範圍內表達帶有個人特徵的朦 朧的情感;也可與歌詞結合,暫時地重現當初孿生兄妹的和諧美。 “分析法”追 求的是個性化和個人的自由。 另一種是使用 “綜合法”把文字和音樂和諧地合為一體。這種方法的根據是中國 文字本身的音樂內涵:中文有 “四聲”(據稱還有 “五聲”的讀法),基本和古代 音樂的 “五聲音階”對應。 “句讀”和中文單、雙音詞的首字重音構成了 “節 拍”和 “強弱”的概念; “歌詞”本身的句子和分段對應於 “樂句”和 “樂 章”。這種辦法在形式上不如前一種那樣多樣化,但卻把文字和音樂融為一體 : 只要是按這種辦法寫的 “歌詞”,它就已經自帶了 “音樂”了,用不著擔心 “樂 譜”會丟失。 “綜合法”追求的是共同遵循的原則,不是個人的自由。 按 “分析法”發展音樂理論,中西沒有太大區別,只是中國旋律更美而西方立體 感強;按 “綜合法”發展文字和音樂的統一體,就主要表現在從初唐到盛唐的詩 歌格律化和宋代的 “詞學”的發展中;由於西方語言單詞沒有四聲的讀法,雖然 西方詩中的 “格律詩”也有很嚴格的規則和模式,但其音樂感仍遜中國格律詩一 籌。 閱讀一首歌曲的歌詞和聽這首歌曲是有很大差別的;同樣,讀一首不合格律的詩 和讀一首合乎格律的詩感受也會不同。雖說不會唱歌也能生活,但當我們要唱 歌、特別是要登台演唱時,我們就需要學會怎樣唱;不會寫詩也能生活,但當我 們要寫詩、特別是要公開發表時,我們就需要盡量寫得象一首詩。當我們寫詩而 不寫別的文體時,實際上就是承認了詩有別於別的文體的地方,而詩的特點是從 詩對格律的特殊要求而來的,當我們放棄了這些要求,寫出的 “詩”也就失去了 詩的基本特點。 隨著寫詩的作者越來越多,其中許多人希望 自己在詩詞的方法和技巧方面懂一點 基本的知識,以便提高自己寫詩的水平。為滿足讀者這一要求,我們特開闢了這 一專欄,通過一些短小的文章向有興趣寫詩詞讀者們介紹一些最基本、實用的詩 詞格律方面的常識。我們介紹的內容目前暫時限定在五、七言格律詩和詞牌中的 一些比較簡單的小令上。 對於長期不按規則寫詩的人,要一下子完全遵守詩詞格律是很難的。如果採取 “用其精神”的辦法:明白了基本規則後盡量往對的方向努力,一步步地來,那 怕再慢,只要堅持一點點地作下去,一定會在不長的時間內使自己的詩作有一個 明顯的進步。 (二)句讀 從前有一家人,在一個雨天來了客人。主人不想讓客人住下,就寫了一張條子給 客人: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而客人讀了條子後,就心安理得的住在主 人家,一點都沒有要走的意思。主人很奇怪,就忍不住問客人: “你沒看到我給 你的條子嗎?”“看到了,看到了。”“那你為什麼不走?”“那不正是你心腸 好嗎?”“你,……?”客人拿起條子,朗聲念道,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 留!”然後說, “我還沒問呢,你就先把答案給我了。” 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寫起字來一個接一個地沒有間隙,因此讀一篇文章時第 一個要解決的就是 “斷句”(找出從哪裡到哪裡是一句話)。韓愈在《師說》裡說,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其中的 “句讀”(“讀”字在這裡讀 “逗”的音)就是 “斷句”和 “句子內部的停頓”(包括 “逗號”和不用符號的 字詞間的短暫停頓)。句讀弄錯了,就會產生誤解。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一句中的 “讀”法不同意義就全反了。古代有些文獻被後人給出完全不同的解 釋,造成不少混亂,就是因為後人在句讀上產生了分歧。 詩詞的 “句”法已經是固定的(我們這裡只考慮五、七言詩和詞牌固定的詞),因 此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