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3日(星期一)【阅读63之一(总1121)】一一一一青春与梦想.docVIP

2016年5月23日(星期一)【阅读63之一(总1121)】一一一一青春与梦想.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5月23日(星期一)【阅读63之一(总1121)】一一一一青春与梦想

“心诚则灵”(大地漫笔·编辑丛谈) 马 涌《人民日报》(2016年05月23日24版:副刊) 在网上看到一篇网友撰写的“投稿必中秘籍”,身为编辑心生好奇,点进去一窥究竟。各种小技巧自不待言,倒是最后一句“心诚则灵”,让人不禁有几分玩味。 “心诚则灵”,那么,是怎样算得“心诚”,又是怎样算是“灵”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在我们公开征稿的邮箱里,有一类作者,某些意义上讲,真的是非常的“心诚”了:或者是一次就投来十来篇作品,或者是以非常稳定的两天一篇乃至一天一篇的速度投来新作,常常还附着自我介绍加抒发感怀的长信,隔着网线都能感到他们炽烈的热情,真是让人记不住都难。这诚意当然是有了,真的就能“灵验”了吗?未必。虽然编辑对于作者们的热情心存感激,但用稿的标准终究还是摆在那里,不是单靠“走量”和“眼熟”就能逾越的。 还有一类作者,说他们“心诚”吧,好像比不上前面说的那一类,要每隔几周才能见到一次,但每一次的来稿都让人感到很扎实:角度的选取,主旨的提炼,笔法的变换等等,让人一眼就能与那些“倚马千言”又“汤汤水水”的文章区分开来,仿佛作者皱着眉头咬着指甲锤字炼句的光景就在眼前,不说呕心沥血,恐怕捻断的胡须还是有几根的。就算第一次来稿不中,但在之后的每一次来稿中,都能看到他们努力与变化的痕迹,直到有一天终于写出令人拍案之作,目睹这一过程,对编辑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快意。 说到底,“心诚则灵”,或许可以用在祈愿上,对于写作,还是要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编辑只按办报的要求对稿件进行取舍,当不起这么虔诚隆重的祈愿。与其将这份诚心表达给编辑,倒不如将“诚”熔铸于文思,凝聚于笔端,奉献于作品,祈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你别说,这种“心诚”,倒还是有点灵的。 呼吸温暖(遇见) 严国庆《人民日报》(2016年05月23日24版:副刊) 生活在江南越州古城,让游人常常驻足的仓桥直街的那些老台门、旧店铺,于我已是熟得不能再熟。穿过那条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的仓桥直街,到了被称作城市客厅的广场,却遇见另一抹引我缓下脚步的风景。 老人的光亮 一位白发老者因为不再健康的身体,被困在轮椅里,她的头顶是婆娑的生命之树。行人走过她的身旁,她总是笑望着你,眼里依然盛满了生命的光亮。在老人的轮椅两侧,端坐着两位中年女人,脸上写着的表情极相似,平和、平静。她们仨说着话,轻轻的。我上前攀谈,知道了她们住在不远处,只要天气不错,两姐妹就会早早陪伴母亲出来,一道迎来阳光、空气和匆忙的人们。 她们端坐在广场之畔,就像等待自己亲切的老邻居,要与你打个照面、笑一个才好。老人的长女对我说:“母亲的世界越来越小了,亲情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只要她还坐得住,我们会坚持着陪伴她出门看看,好多一些开心,少留下一些遗憾吧。”老人今年八十六岁,女儿说她的耳朵已经听不见,我却分明感到她读懂了女儿的话,脸上有春风拂过。年事已高的老人不得已转入了轮椅生活,我却分明看见了她和她的女儿直面生命、无比健康的心。 女人的心思 大大的广场中央,一位上了年纪的女人正在艰难地向前行走。走得更加艰苦的,是仿佛随时要倒下来、斜站在女人前面的男人。 有微风吹过,一旁的树枝正吐出新蕊,悄然无声。宁静的广场里承载她们重重的脚步,一步、两步、三步……女人的双手使劲稳住男人的腰和背,不停地喊着“一二三,坚持下,再走,一二三,好,真好”。注意到在一旁认真观看的我,女人稍停一会儿口令,轻声告诉我,丈夫刚刚中过风,医生说了,要教他像孩子一样每天走路才会恢复得好些,她这就下了决心,要每天用轮椅推着他出来练步,“总想着他早点好起来,我现在就这个心思,另外的事情都放下了”。 我站定看了很久很久。她瘦弱,在大大的广场上显得渺小,却始终是丈夫身边不离不弃的那个人。男人也许不再高大,不再气壮如山,但这位妻子的深情却重如山,让他们相伴的身影依然温暖。 一味低调非良策(人民论坛) 鲁 平《人民日报》(2016年05月23日 04 版) 同一个地区,有的市县好故事常有,好声音不断,新闻舆论工作积极稳健、有声有色,让人感觉朝气蓬勃;有的市县则沉闷无声,让人觉得暮气沉沉,记者去采访,也是能不说就不说。 为何不发声?答曰:领导有交代,“低调,一般不宣传”。 “低调”的理由看似充分,实则站不住脚。笔者经常在基层调研采访,以此为由不重视新闻舆论工作的不少见,大抵有几种情况。 有的地方主要领导年龄临界,最后一站,升迁无望,自认不需要;有的履新不久,没出政绩,感觉“不到火候”;有的谨小慎微,把新闻报道等同于出风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认为宣传是虚头巴脑,多说无益,少说为妙;有的地方主要领导不在状态,碌碌无为,确属“无话可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退一步讲,就算领导干部确实是谦虚低调、不事张扬,也不能把一个地方的新闻舆论工作片面地理解为耍嘴皮子、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