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記卷五十六(樂史原著,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底本,劉文飛初校 bb.doc

太平寰宇記卷五十六(樂史原著,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底本,劉文飛初校 bb.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太平寰宇記卷五十六(樂史原著,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底本,劉文飛初校 bb

太平寰宇記卷五十六(樂史原著,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底本,劉文飛初校,郭聲波初審)    河北道五  衛州 磁州   衛州。汲郡,今理汲縣。 《禹貢》冀州之域,後為殷都,在今州東北七十三里。衛縣界,朝歌故城,是今州理,即殷牧野之地。周武王滅殷,分其畿内為三國。邶,封紂子武庚;鄘,管叔尹之;衛,蔡叔尹之,以監殷人,謂之“三監”。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餘民封康叔為衛侯。今魏郡之黎陽,河内之野王、朝歌,皆衛之分。其後十五葉,懿公為狄所滅,齊桓公更封於楚丘,今滑州衛南縣是也。其河内殷墟更屬於晉,後又屬齊。戰國時屬魏。秦屬河東郡。漢為汲縣地,屬河内郡。魏黄初中,置朝歌郡,屬冀州。晉武帝改朝歌為汲郡,仍屬冀州。後魏孝帝移汲郡,理枋頭城。按枋頭城,今在魏縣界。又於汲縣置義州,以處歸附之人。周武帝改義州為魏州。隋大業三年,改為汲郡;唐武德元年,改為衛州;二年,陷竇建德。四年,賊平,仍舊領衛、清淇、湯隂三縣;其年,廢義州以汲縣来屬;六年,以湯陰屬相州。貞觀元年,州移治於汲縣,又廢殷州,以共城、新鄊、博望三縣来屬;六年,廢博望縣;十七年,廢清淇縣。其年,又以廢黎州之黎陽縣来屬;天寶元年,改為汲郡。乾元元年,復為衛州。   元領縣四:汲縣、新鄊、衛縣、共城。   【州境】東西二百三十六里,南北一百四十四里。  【四至八到】東南至東京一百三十五里;西至西京三百九十里;西至長安缺 西至長安缺:原缺“西”、“缺” 西至長安缺:原缺“西”、“缺”二字,今據四庫本補。    【戶】唐開元戶:三萬六百;皇朝戶:主八千五百一十四,客一千九百六十八。   【風俗】《十三州志》云:“朝歌紂都,其俗歌謡,男女淫縱,猶有紂之餘風存焉。”  【姓氏】黎陽郡四姓:蘧、桑、衙、柘。  【人物】杜詩。河内汲人,為南陽太守,方之召信臣,號杜母也。向長。字子平,朝歌人。隠居不仕,讀《易》至損益卦,喟然嘆曰:“吾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孫登。共人。張彌。字巨泰,城武德城,石勒攻得之,彌曰:“當活健兒,何以殺也?”勒拔為牙門將。   【土产】絲、布、絹。        汲縣。舊十六鄊,今三鄊。本紂之都,近郊十三里,乃武王戰於牧野,即其地。漢為縣,屬河内郡。魏立郡於此,後魏於此置義州及伍城郡、伍城縣。周改義州為衛州,廢伍城郡,其伍城縣屬衛州。隋開皇六年,改伍城縣為汲縣;大業三年,改屬汲郡。唐武德元年,重置義州,汲縣屬焉。四年,廢義州,縣屬衛州。貞觀元年,衛州自衛縣徙治所於汲縣。蒼山,在縣北十五里。酈元注《水經》云:“山西蒼谷有蒼玉珉石,故為名焉。”博望岡,在縣東北五十里,接内黄西界,上有石墳,云是張騫冡,非也。有二石柱,俗云:“故原武典農高府君之神道”,呼為石柱國。鐡丘,春秋衛太子登鐡丘是也。清水,在縣北三里,入於河。黄河,西自新鄊縣界流入,經縣南,去縣七里,謂之“棘津”,亦謂之“石濟津”,故南津也。《春秋》僖公二十八年:“晉伐曹,曹在衛東,假道於衛,衛人不許,還,自南津濟 津:原作“河”,今據文津閣四庫本、樂氏祠堂本改。   。”宋元嘉中,遣宣威將軍垣護之以水軍守石濟,即此也。老子祠。《後魏書》云:“鎮西將軍廉侯,事道於汲縣,置立堂宇,鐫石為老子像而祠祀之。”太公廟,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水經》云:“汲城東門北側有太公廟,廟前碑云:‘太公望者,河内汲人。’”又有太公泉。鳯臺,因鳯所集為名。襄王陵,魏襄王之陵也。漢初有人於冡中盜金,得竹簡書十餘萬言,今號為《汲縣冡書》,是此陵所得。比干墓,在縣北十餘里,有石銘,題云:“殷大夫比干之墓。”魏太和中,孝文帝南巡,親幸其墓弔焉,刋石於墓。鄘城,三監之 津:原作“河”,今據文津閣四庫本、樂氏祠堂本改。    新鄊縣。西四十八里,舊十九鄊,今四鄊。本漢汲縣、獲嘉二縣之地。《漢書》:“武帝將幸緱氏,至汲縣之新中鄊。”即此處也。隋開皇六年,於西縣地古新樂城中置新鄊縣,属衛州,取新中鄊以為名。新樂城,本十六國時燕纅安王臧所築。唐武德四年屬殷州。貞觀元年,廢殷州,縣屬衛州。清水,去縣北十里,西自懐州獲嘉縣界流入,與淇水合,東入白溝。酈道元《水經注》云:“黑山在縣北,白鹿山東,清水所出。”大河,西從絳郡界入懐州,東又入當縣界,南入洛陽,即龍門也。清淇。西自魏郡朝歌縣界入,分為二派,一在郡東,一在郡西,俱南流入河。酈道元《水經注》云:“淇水南與清水合而入白溝,右會宿胥,皆故瀆之名。”古汲城,在縣東北四十八里。鄘城,在縣西南三十二里,即鄘國也。故獲嘉城,《冀州圖》云:“漢武元鼎六年,上幸汲郡新中鄊,至此間得吕嘉,首因以獲嘉名縣。”即此處。在今縣西南十里,古城存。高齊天保七年,移獲嘉于今共城西,此城遂廢。臨清關,在縣東北四十八里,自河内入汲郡大驛路。延津關,在縣東南三十五里,東南過河入滑州大路。延津城。《左傳》:“鄭伯弟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