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者的心理研究综述 - 浙江大学.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吸毒者的心理研究综述 - 浙江大学

PAGE       32 -          浙江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            题 目 吸毒人群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禁毒建议      姓 名 郑 振 发     专 业 心理健康教育            准考证号码 32705200131          指导老师 聂 爱 情                           2006 年 9 月 20 日              目录    吸毒人群的心理及对策研究综述2      1 引言2    2吸毒问题的研究概况4     3 吸毒问题的影响因素4    4 国外关于吸毒原因的理论8     5 禁毒斗争中的不足之处及笔者的建议12       6 参考文献17      吸毒人群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禁毒建议23     1 引言23       2 材料和方法23     3 结果25      4 讨论28        5 禁毒斗争中的不足之处及笔者的建议29    6 参考文献32                          吸毒人群的心理及对策研究综述     郑振发 (032705200131)  引言  毒品是全人类的大敌,中华民族深受其害。耻辱的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至1949年,全国竟有2000多万人吸食鸦片,新政府经过三年的努力,于1952年自豪地宣告:中国己经灭绝毒害[1]。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吸毒问题又死灰复燃。2005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者达78.5万人,其中吸食海洛因70万人[2],而实际吸毒人数为在册人数的3-4倍。在戒毒实践中,戒除吸毒者对毒品的生理性依赖,成功率已近100%,但戒除吸毒者对毒品的心理性依赖,却是难乎其难,目前的戒断率仅10%以下[3]。    近年来,学术界普遍认为吸毒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脑疾病,提出心理社会因素是导致吸毒的重要原因[4]。本文以海洛因依赖为重点对象,首先分析与吸毒有关的诸因素,接着介绍吸毒原因的理论,最后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针对禁毒斗争中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抛砖引玉。    吸毒问题的研究概况    2.1 毒品的定义及分类   对于“毒品”尚未有统一的定义。《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品和精神药物公约》将毒品定义为:国际公约规定的受控制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将毒品定义为: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朗文当代英语辞内》将毒品解释为:一种经吸食或注射进入人体后能产生快感或兴备的违禁物质。《现代汉语大词典》将毒品解释为:作为嗜好品的鸦片、吗啡、海洛因等。    国内有学者认为应从非法性、危害性和成瘾性三个要素去把握毒品的定义,广义的毒品是指非法使用的对人体和社会有害的成瘾性药物。狭义的毒品是指法律禁止滥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1]。   由于毒品与药品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并且随着科技发展,新的成瘾药物不断增多,所以学术界很难也没有对毒品作出统一分类规定。按五花八门的不同标准,对毒品的分类也呈现出五花八门的状态。如世界卫生组织将毒品分为鸦片类毒品、大麻类毒品、可卡类毒品、苯丙胺类毒品、酒精-巴比妥类毒品、致幻剂类毒品、挥发性化合物毒品、烟碱类毒品[1],而从作用于人体的药理和效果上分类,又分为抑制性毒品、兴奋性毒品、致幻性毒品[5]。  “吸毒”对指吸食、注射毒品,专业研究者称之为“药品依赖”、“药品滥用”,但心理学界及法学界还是沿用了“吸毒”这一称谓。   2.2 海洛因  海洛因分子式为C21H23O5N,化学名为二乙酰吗啡,分子量369.40,纯品为白色柱状结晶或晶性粉未,故俗称“白粉”,具有镇痛、镇静、镇咳、抑制呼吸、降压、排尿减少等作用[1]。它属阿片类毒品,极易上瘾,可笑是的德国拜耳制药有限公司竟于1898年将其做为镇痛及解除吗啡瘾癖的药品推向市场。   海洛因进入血液后,很快转化为单乙酰吗啡,最后再代谢为吗啡。由于单乙酰吗啡比吗啡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而作用于神经中枢,海洛因的效价是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