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节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 地理景观格局与演变是区域地理过程的产物。中国地理景观格局是在中国所处的地理区位基础上,由大气环流、构造运动及土地利用的共同作用形成的,突出表现为水热格局、地貌格局与城乡格局的镶嵌与交织。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组成的三大自然区域以及由东部沿海带、中部带和西部带组成的三大经济区域,是中国最大尺度的地理景观格局。中国地理景观格局的演变是在地球内外动力和人类活动驱动力的作用下,自古以来逐渐发展至今,经历了海陆变迁和自然地带更替、区域开发中心的转移、城乡格局调整等。中国地理景观格局是中国区域开发布局与国土整治规划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起 季风气候 三大阶梯 土地利用与覆盖 三大自然区域 三大经济地带 景观地带性 景观演变 第一节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一、大地构造 中国地貌格局是指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单元,在平面上的排列组合与垂直向上的高低起伏。地貌格局是在大地构造的基底上形成的,其中以山地的展布最为明显,与构造线的方向一致。中国地貌的基本轮廓,如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山文排列等,都与地壳运动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大规模褶皱、断裂等主要构造形态以及与之相伴的隆起和拗陷,控制了中国地貌的空间分布(图2-1)。 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显著特点,一是线性构造密集的地带地壳活动强烈,线性构造不发育的地区地壳活动相对稳定。一些盖层很厚的地域内,各类线性构造都不甚发育,例如,松辽、塔里木、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等,它们都是相当长的地史阶段中相对稳定的地块。大部分活动带与大型线型构造带有关,在几个活动带交叉的部位线性构造最发育。二是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主要地貌单元的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边界与主要构造线吻合,且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按照地貌的排列方向,纵贯南北的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把中国划分为在地质构造和宏观地貌都有明显差异的东、西两大区域,西部的地貌大多呈北西或东西向排列,东部的地貌大多呈北东或北北东向排列,局部地段穿插东西向山地(表2-1)。 表2-1 中国东部与西部地质构造与宏观地貌特点的差异 比较项 东部 西部 地壳厚度 由东向西大致从30km增到50km。 在昆仑山以南的西藏为50~70km,尤其在雅鲁藏布江一带,是世界上地壳最厚的部分;昆仑山以北的西域断块上为55~60km。 地壳稳定性 属于地台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地区。 除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一些比较刚硬而稳定的中间地块以外,都属于长大的地槽褶皱带,构造变动强烈。 构造与山文方向 以北东到北北东占绝对优势。 以北西到北西西占绝对优势,只是到西藏东南、川西和滇西才转为南北向。 深大断裂 较少,分布较稀。 较为发育,分布密集,延伸又很远。 新近纪(晚第三纪)以来升降运动 除华北地区外,一般比较微弱,因而地形的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差都不太大。 地貌类型 在秦岭—大别山以北,平原、高原为主;以南,除云贵高原以外,绝大部分是山地、丘陵和小型盆地 注:引自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地理(总论)》,1985。 二、地势 (一)地势特征 中国地势的特点是: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中国地势较高,平均海拔875m,高过世界平均值(750m)l00m多。其中地势在1000m以上的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57%(表2-2)。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为4500m,占全国面积的1/4。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43m。 表2-2 中国不同高程所占面积及其百分比 海拔/m 面积/104km2 占全国总面积/% <500 5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3000 >3000 241.7 162.5 174.6 65.3 67.6 248.3 25.2 16.9 18.2 6.8 7.0 25.9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经济地理研究室《中国农业地理总论》,1980 中国地势高差巨大,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与东部平原,海拔相差8800m左右,珠穆朗玛峰与陆地上最低点(位于吐鲁番盆地内的艾丁湖湖面),海拔相差9003m左右,为世界所仅有。我国地区间的海拔高差也为世界罕见,例如,青藏高原(4500m)与四川盆地(500m),青藏高原(4500m)与塔里木盆地(1000m),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南迦巴瓦峰(7756m)与雅鲁藏布江的墨脱一带(700m),川西的贡嘎山(7556m)与邻近的大渡河(1600m),台湾玉山(3952m)与台南平原(100m)等,形成鲜明的高差对比。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形成了一个逐级降低的阶梯状斜面,这是中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图2-2)。 最高一级地形阶梯是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等著名的亚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