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猪苓生物学特征及人工栽培技术
猪苓生物学特征及人工栽培技术摘要 阐述了猪苓的生物学特征,介绍了其人工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菌材准备、菌种制备、适期栽种、栽种后管理、采收与加工等内容,以期为猪苓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苓;生物学特征;人工;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090-01 猪苓又名猪茯苓、野猪粪、地乌桃、黑药等,属于单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种、猪苓属,主要寄生于桦树、青冈、柞树、栎树及柳树的腐朽根上。由于其外表面凹凸不平,外皮黑褐色,酷似猪屎,故得名野猪粪。猪苓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其味甘淡,性平,有利于渗湿的功能,主治急性肾炎、急性尿路感染、暑热水泻、淋浊、白带、脾湿、四肢浮肿等症。猪苓多糖体是一种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刺激剂,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因此猪苓使用量骤增,国内外药材市场供不应求。 1 猪苓的生物学特征 1.1 生活周期 猪苓有孢子、菌丝和子实体3个部分组成。由子实体产生的担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出单核菌丝,经配对后变成双核化的次生菌丝。次生菌丝在生长环境下大量繁殖集结,在外部条件刺激下形成休眠体——菌核。菌核是药用部分,即栽培所要得到的。菌核在气温上升到20 ℃时达到生殖阶段,产生子实体,继而散射出大量的担子孢。至此,猪苓的生活周期(史)结束。 1.2 生长发育条件 一是营养。猪苓不是一般腐生菌,其获取营养的能力很弱,猪苓中有蜜环菌的菌素寄生,其依靠蜜环菌对木材的分解来建造自己。因此,猪苓离开蜜环菌不能正常发育,它们之间是寄生关系。人工栽培猪苓必须伴栽蜜环菌才能成功。二是生态条件。野生猪苓多生于海拔500~3 000 m的次生阔叶林中及桦、柳、杨、枫、栎等衰老树或半朽根部周围。其要求气候凉爽、土壤干燥,且最好为落叶腐烂而形成的腐殖质土;pH值4.2~6.6的砂质壤土亦可。坡向以阴坡半阴坡为好,坡度20~25°。猪苓菌丝生产的适宜温度为25 ℃。菌核在平均地温达10 ℃时开始萌发,但菌苓芽生长慢,菌丝细弱,较难长入基质内。当平均气温达到12 ℃以上,土壤含水量在30%~45%时,猪苓菌核的萌发率迅速提高;随着地温的升高,苓芽迅速增大。当温度低于8 ℃或高于30 ℃时,猪苓即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一年中适宜猪苓生长的时间仅有7个多月。猪苓子实体的形成,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85%~95%),其在高温多雨季节最易生长。多数猪苓不生长子实体,只有分布在土壤表层、子实体的菌柄着生在接近土表面的菌核上,能充分吸收氧气并得到适宜湿度的菌核才能形成子实体。生长子实体的菌核,有的还可生出新苓,也有的不再长新苓。子实体形成与否,与菌核的大小及多少无关。 2 猪苓人工栽培技术 目前,由于对猪苓的生活条件、影响其生长的生态因素,尤其是其与某些生物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掌握,因此猪苓的人工栽培还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人工栽培法还局限于木材(段木)范围内。 2.1 选地整地 猪苓是寄生生物,常生于地下树根部,因此栽培场地以选择湿润、通气和渗透性良好、微酸性、含水量3%~50%、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1-2];坡向西南、西北或阴坡,坡度20~25°。在选好的栽培地上,顺坡挖深50 cm、长和宽各70 cm的栽培窖。窖要靠近树木根部。 2.2 菌材准备 多种阔叶树均可以作为培养蜜环菌的木材,常见的主要有槲栎、栓皮栎、麻栎、白桦等。选直径为10 cm左右的干枝,锯成60 cm长小段晾晒10~15 d,待水分散失为20%~30%后,每隔5~10 cm砍一鱼鳞口,粗段木砍4排,细段木砍3排,深度达木质部。然后接种蜜环菌种,搭成“井”字型架,在15 ℃左右的温度下培养2~3个月,蜜环菌即在段木上生长并形成菌索。这时的段木,可作为猪苓下坑插种的菌材。以后可以用老菌材和新段木混放于挖好的窖中来制作菌材。 2.3 菌种制备 一是孢子繁殖。采摘后的猪苓子实体,不能曝晒,只能风干。将风干的子实体揉成碎粉状,即为孢子种。一般每个苓穴下种粉3 g。二是小菌核种。采挖无病虫害、表面多瘤状的小菌核作为猪苓种,即小菌核种。三是种芽种。即将采挖到的菌核上的绿色或白色种芽割下来,用湿布包好作苓种用。 2.4 适期栽种 于春季栽种前,疏松已挖好的窖底,平整后铺上1层腐殖质土,然后把事先培养好的、长有蜜环菌素的菌材均匀地摆好,菌材间距6~10 cm,再放入菌种[3]。菌种放置于两侧蜜环菌素较多的部位,稍压实,使菌种与蜜环菌和菌材紧密结合,以便二者迅速建立营养关系。1根菌材上压5~7块菌种,然后用腐殖质土填实,上覆1层厚10~15 cm的细土,再盖枯枝落叶,培成龟背形,并高出地面,以利于排水[4]。栽种季节一般选择在春、夏之间的4—6月,或8月下旬至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