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研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研究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 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笔者综合归纳分析发生中药不良反应原因的各个环节并提出对策,得出结论中药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认识到位,临床使用方法得当,中药不良反应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 [关键词] 中药不良反应;对策;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a)-102-02 中药在我国可以说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不仅因为它历史悠久,同时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人普遍认为,中药的副作用少,甚至无副作用,认为随便使用也不会出现问题。近年来,因中药使用不当而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中毒的例子,屡见不鲜。 1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1.1中药的来源 1.1.1农药残留 现在大部分中药来源于广大种植中药材的农户,但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一些农户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大量广泛使用农药:如麦冬产区大量使用多效唑引起农药残留,麦冬本是滋阴补药,但现在使用后会出现鼻腔干燥等副作用。 1.1.2加工炮制不当 中药炮制学源远流长,是一门独特的制药技术。中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序例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合用也”。通过炮制,保证了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但现在仍有炮制不当甚或不予炮制的现象:草乌未经炮制,生用是大毒,经用豆腐炮制后,毒性显著降低,又保持其固有的疗效;柏子仁未予去油制霜,则产生滑肠、致泻的副作用。特别是有毒中药,如果炮制不规范,更是使中药的运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1.1.3保存不当 中药如果保存方法不当,会出现药物霉烂、走油、风化等药物变质现象,这些均可引起药物在使用中的不良反应。 1.1.4假药、劣药、伪药大行其道 目前中药材市场还存在大量的假药、劣药、伪药,如用亚香棒虫草、凉山虫草、新疆虫草,或用石膏或淀粉压制的伪制品代替冬虫夏草,甚至有不法商人为了片面追求利益,用泥掺和金属粉涂抹在虫草的子座和虫体上,或在虫体内插入金属以增加重量。这些情况令人瞠目结舌,但普通老百姓缺乏鉴别的专业知识,导致这些中药流入市场,引起不良反应。 1.2 使用过程中 1.2.1用药错误 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用药错误主要有:药物品种误用,如木通[1],从来源上有关木通和川木通,在临床使用中,极易引起混淆,而关木通对肾脏的毒性相当大;同种药物的炮制品误用,如麻黄发汗作用强,但它的另种炮制品麻绒的发汗作用就大为降低,适合老人、小孩使用;药物部位误用,仍以麻黄为例:麻黄发汗,麻黄根止汗,现在已经发现麻黄有升压,麻黄根有降压作用并得到广泛使用,它们的作用刚好相反,如果误用就可以引起不良反应。 1.2.2药物配伍不当 1.2.2.1中药的处方用药是有一定的配方原则的,当组成中药复方时,就应该按照中医的处方原则组合处方,否则,就可因配伍不当而出现不良反应。据报道[2]有人将山豆根与大黄配伍致中毒,出现头昏眼花,足软无力,手指颤抖,昏睡等毒副反应。 1.2.2.2中西药配伍不当。如扁蓄,泽泻(含钾量高)与安体舒通片合用[3],产生高血钾症。含钙成分的中药与强心苷类西药同时服用,会产生毒副作用。理由是钙离子会增加强心苷的毒性,可出现恶心呕吐甚或心律失常。这方面不合理使用较普遍,也比较复杂,再此就不一一赘述。 1.3用量不当 有报道[4]1例儿童病者,在2 d内服用苍耳子60 g而致死亡。成人服用苍耳子,超过100 g,也可出现头昏,嗜睡,昏迷,全身强直性痉挛,黄疸,肝、肾功能损害等中毒症状。还有部分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中药,也可引起蓄积中毒。特别是有毒中药如砒霜、生马钱子、生川乌、草乌、生附子、生半夏、等,在剂量上更要小心谨慎。 1.4 滥用补药 俗话说:“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就以人参为例:有文献报道[5]34例人参的不良反应中,16例表现为欣快,烦躁不安,甚至意识混乱;2例头昏。即使能调和诸药并能解毒而称谓“国老”的甘草,也可致低血钾并诱发肝昏迷。以上例子告诉我们,补益的药物也要恰当地使用,按需要服食,不宜滥服,否则也会出现不良反应。 2对策 2.1加强中药种植加工管理 这方面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执法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假、劣中药的出现。 2.1.1加强GAP的实施力度 严格筛选异地引种品种,控制中药种植中农药的使用量。 2.1.2加强中药饮片厂的GMP管理力度 督促饮片的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量检查合格后出厂流通。 2.1.3 加强流通管理 坚决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