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章丘市富硒农业产业园策划方案
章丘市富硒农业产业园策划方案
章丘富硒农业产业园策划方案
前 言
硒是人类身体健康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通过富硒农产品适量补硒,可以有效提高肌体免疫能力,抑制肿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延缓衰老,抗氧化,保护、修复细胞。据统计,全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导致慢性病和癌症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章丘大葱种植区和规划种植区开展表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调查,发现区内表层土壤具有高Se、B、P、N、S,低F、Mo、Ca的特点。较高的有益元素,尤其是Se含量,构成了该区发展特色富硒农产品的重要基础。章丘大葱植株中的硒和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的硒和重金属含量关系密切。根据产区土壤的安全性研究结果,提出了章丘富硒大葱的种植规划,将全区划分为4个规划区,即最适宜区、较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为优化章丘富硒大葱的种植规划、开发方案制定提供了参考。
根据山东科技大学对泰莱盆地及章丘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该地区分布有富硒土壤,其中土壤背景值最大硒含量为4.31mg/kg。富硒地区的硒含量一般在0.23-1.5mg/kg,平均0.44mg/kg,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且达到中等富硒的水平。章丘市富硒土壤区不仅富硒面积大、地层较厚,还具有硒含量深度适中、宜于开发利用等特点,是一个较好的富硒开发区域。
为高起点定位、高效能运作、高规格推进富硒产业的发展,以富硒种植产业为依托、富硒精深加工产业为支撑、富硒高新技术转化为突破,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打造集富硒产品生产加 1
工、出口贸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万亩富硒农业产业园区,推进章丘市富硒产业开发。
章丘市富硒农业产业产业园由核心区、示范区与辐射区三部分组成。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筹发展”的设计思路,深度挖掘硒资源优势、自然环境资源优势,总体形成集科技创新性,技术示范性、效益性、生态性与休闲性于一体的格局,使得园区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 项目区概况立项背景
一、项目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
章丘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市区东50公里处,北纬36°25′-37°09′,东经117°10′-117°35′之间。西邻济南市历城区,东连淄博市,南交泰安、莱芜市,东北与邹平县接壤,西北隔黄河与济阳县相望。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37公里,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
南部属鲁西隆起区,北部为济阳凹陷区,属旋扭性构造鲁西系的外旋层部位,南北向与北西向压扭性断层发育。这些断层的垂直错动与水平侧移,严重破坏了古代沉积地层的连续性。特别是文祖断层,两盘南北向位移15公里,使断层两侧在地形、地质和地下 2
水源等方面,形成显著的东西差异。地质构造形成普遍为单斜岩层,以块断为主,褶皱少见。岩层走向北西60°,倾向北东30°,倾角7°~13°。各地质时代的地层发育齐全。山区自南而北分布为变质岩、石灰岩、页岩、煤层、火山喷出岩等,丘陵河谷和冲积平原则广泛分布泥岩,下部为淡水灰岩,上部为砂砾石层及各种土类。
地处泰沂山区北麓,与华北平原接壤,长城岭绵延于南,长白山矗立于东。地形自东南向西北倾斜。自南而北依次为山区、丘陵、平原、洼地,分别占章丘市总面积的30.8%、25.9%、30.7%和12.6%。最高峰为南部的鸡爪顶,海拔924米;最低处系北部辛寨乡朱家洼一带,海拔15米。
(三)土地资源
境内土壤共分4个土类,11个亚类,20个土属,87个土种。棕壤2326.67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1.9%。褐土8.83万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70.2%,分布在中南部。水稻土374.07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0.3%,集中于明水泉北地带。潮土3.48万公顷(含盐碱土9006.67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27.6%,集中于北部沿清、沿黄地带。
(四)气候资源
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季风区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雪少干冷。年均日照2647.6小时,日照率60%;年均气温12.8℃,高温年13.6℃,低温年11.7℃;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一般为500~700毫米。季风,因受地势影响,反映不明显,相对湿度为65%,最高年均73%、最低年均59%。无霜期192天,最长218天、最短 3
167天。
(五)水资源
境内年均水资源总量5.7亿余立方米, 其中可利用量4.43亿立方米,占77.72%。多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年均地表水资源总量2.1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55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3.58亿立方米,可利用量2.88亿立方米。明水泉群年涌水量0.8亿立方米。大部地区属小清河水系,东南部少数山区属大汶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小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