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杂志》历任主编及其教育背景(下)
《教育杂志》历任主编及其教育背景(下)留学国外:李石岑、唐钺、何炳松、黄觉民
李石岑是留日的,后又到德国和法国游学,可谓学贯中西。唐钺、何炳松和黄觉民都曾留学美国,何主修政治学和历史,唐、黄两位主修教育心理。
唐钺(1891―1987),字擘黄,原名柏丸,福建闽侯人。1914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修习心理学和哲学。1917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哲学部心理学系深造, 1920年获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心理系心理学教授,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哲学教育组组长,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研究员。唐钺先生是我国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心理学研究方面成就卓著,享誉心理学界内外。1923年1月,唐钺先生曾接替周予同担任过一期(15卷1号)的主编,是《教育杂志》主编中任职时间最短、编辑期数最少的主编。
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浙江金华人。1911年毕业于浙江省高等学堂,1912年公费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加州伯克利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修习法语、政治学、经济学、地质学、德语、现代史、国际政治等。获得政治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何炳松在美国积极参与中国留学生的活动,曾担任留美中国学生会副会长(会长为胡适),并在1915年出任《留美学生季报》的编辑部干事。
1916年夏,何炳松回国,1917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文科预科讲师,讲授“西洋文明史”。1919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史学系的教授,之后又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主任、史地部主任等职。1922年7月召开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上,何炳松与梁启超、朱希祖、徐则陵、柳诒徵、陈衡哲、朱经农等参加了历史教学组的讨论。何炳松在会上提出了历史教科书编写问题,他认为应以说明历代社会进化过程为标准来选择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历史教科书也不应“偏重政治”,建议将历代历史名著,取其精华,专门编辑成一书,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1923年,何炳松接受王云五聘请,到商务印书馆主持百科全书的编译工作,不久受聘为该馆史地部主任兼国文部主任,1928年升任编译所副所长,1929年接替王云五继任编译所所长。
何炳松在商务印书馆期间,主持了1934年的《教育杂志》复刊工作,并从1934年9月第24卷起至1936年7月26卷第7号担任主编,共编辑19期。何炳松在复刊词《本杂志的使命》(24卷第1号)中,明确提出《教育杂志》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在“介绍外国教育文化的理论和实际”的同时,“创造独立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自出心裁地去创造一种适合国情的新理论和方法”。提出该杂志特有的使命就是“纯粹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探讨”。当时国内又开始了关于“读经”问题的讨论。何炳松向全国教育界以及关注教育的专家学者发信一百余封,征询有关“读经”的意见,并把收回的七十余篇文章(意见)编成专辑“全国专家对于读经问题的意见”在《教育杂志》第25卷第5号发表。何炳松在“编者的话”里说《教育杂志》“既忝为全国教育专家的喉舌,对于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似乎不能不采用集思广益的方法,请求全国专家对于这个问题,分别发表一点高见,使得本杂志的数万读者能够得着一种很可贵的参考,来帮助他们去理解这个问题”。
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5年6月任命何炳松担任国立暨南大学第三任校长。任暨南大学校长后,何炳松仍担任《教育杂志》主编直到1936年7月。在1935年6月至1946年5月主政国立暨南大学校长11年期间,何炳松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可谓鞠躬尽瘁,使暨南大学历经艰险而岿然不动,把暨南大学办成了一个颇具影响和特色的著名高校,为暨南大学和华侨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何炳松在学术上一向主张“兼容并包”,当时暨南大学有“东南民主堡垒”之称。何炳松的民主治校作风,亦为师生们所赞扬。
何炳松一生有两个11年闻名于世,即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11年,担任国立暨南大学校长11年,特别是后者,影响如同北京大学之蔡元培、浙江大学之竺可桢。暨南大学至今仍以何炳松所题的“忠信笃敬”为校训。
何炳松平生精研史学,著译甚丰。他最早系统介绍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强调西方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对比与贯通,与梁启超并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是与梁启超齐名的史学家。
何炳松在教育学方面的代表作有:《历史教授法》和《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大学教育》。
关于何炳松的继任者黄觉民,能够见到的材料很有限。《教育杂志》曾有过一个简要介绍。黄觉民,福建闽侯人,1898年生,得有菲律宾国民大学科学士,菲律宾大学教育硕士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并且获有哥伦比亚大学师范院研究所教育心理学专家证书。他在求学时代极为勤奋,曾在教会中学得论文比赛第一名,获得过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他和欧元怀先生一样是一位苦学出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