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 连词介词.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汉语通论 连词介词

第五单元 古汉语通论 第十三节 连词,介词 一、连词 1.什么是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词,表示它们之间各种关系的虚词。连词只有语法作用,不作任何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2.连词分类 ①并列连词 ②递进连词 ③选择连词 ④承接连词 ⑤目的连词 ⑥因果连词 ⑦转折连词 ⑧假设连词 ⑨让步连词 一、而 (一)连词“而” 《说文》:“而,须也。象毛之形。《周礼》曰:‘作其鳞之而。’” ——而,胡须。象毛的样子。《周礼》说:“振作起它的鳞和胡须。” 可见,“而”的本义为胡须,在先秦时期已经不常用了,秦汉以后完全消失。虚词“而”是假借字。可作人称代词、连词、语气词。作人称代词和语气词的“而”中古以后逐渐少用乃至消失了;作连词的“而”从古至今一直沿用,变化不大。 它是古代汉语中运用最广泛而且又最灵活的连词。它的基本作用是连接动词或者形容词、连接谓词性词组或者分句,表示两种性质或两种行为的联系。 1.表并列 “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是等立的、平列的,两部分的顺序一般可以颠倒。“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并且”、“而且”、“又”。 (1)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左传·桓公元年》) (2)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 (3)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韩愈《送孟东野序》) 2.表顺接 “而”表顺接所连接的两个部分要么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要么在事理上前后相因,两个部分的顺序不能随意颠倒。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来”、“便”、“那么”、“于是”等意思。 (4)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5)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策·赵策四》) ——趋:小步快走,是古代下见上、臣见君的走路姿态。自谢:自己谢罪。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而”表顺接时还可表示在事理上前后相因,可译为“因而”、“以至”等,也可不译。例如: (7)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8)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9)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韩非子·五蠹》) 3.表逆接(反接) “而”表反接所连接的前后两个部分意思相反,或者不相协调;不是事理相因,语意连贯,而是有所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10)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遊》) ——全世界人都赞扬他,可是他并不格外奋勉;全世界人都指责他,可是他并不格外恼丧。 (1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庄子·养生主》) 4.表修饰 “而”用在状语和谓语动词之间,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表示偏正关系。例如: (13)长驱到齐,晨而求见。(《战国策·齐策》) (14)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遊》) (15)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6)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庄子·养生主》) (17)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庄子·德充符》) ——倚在树木旁边吟咏,伏在枯朽的斜柱上睡觉。《史记集解》:“斜柱曰梧。” 槁梧:枯槁之斜柱也。李善《文选》注:“瞑,古‘眠’字。” (18)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庄子·大宗师》) (19)启呱呱而泣。(《尚书·益稷》) (20)子路率尔而对。(《论语·先进》) (21)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孟子·万章上》) ——(舜)想常常看到象,象也不断地来和舜相见。 以上三例的修饰语为叠字或带词尾的形容词作状语。 5.表假设 有时侯,“而”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含有假设的意思,可以译为“如果”。例如: (22)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2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4)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诚如教材所说,“而”字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但教材又举了“蟹六跪而二螯”为特例说明了“而”连接两个名词性词组,原因是“六跪”、“二螯”带有描述的性质。我们应该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去认识,在名词活用作谓语的名词谓语中,“而”是可以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蟹六跪而二螯”的意思是“蟹长着六只跪和两只螯”。 (25)永州之野产异蛇,黒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26)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史记·高祖本纪》) ——隆准:高鼻子。颜师古注:“在颐曰须,在颊曰髯。” 练习:说明下列句中连词“而”的用法。 (1)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