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苏州行:枫桥夜泊 姑苏城外寒山寺.docVIP

新建 苏州行:枫桥夜泊 姑苏城外寒山寺.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建 苏州行:枫桥夜泊 姑苏城外寒山寺

苏州行:枫桥夜泊 姑苏城外寒山寺 12月22日17:18:48   文章来源:网易旅游论坛   乘3路车至河山桥下车,辗转走了许多迂路,经过一片建筑中的工地,被渐已成形的社区设计吸引了,停下来拍了些照片准备带回公司作资料留存,职业病又犯!转过街角,到达这片社区正在建筑中的正门,它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寒舍”。   寒舍的创意概念如下:“一座故城的历史与典藏,一种生活的写意与真情,一种人文的怀念与传承,枫桥夜泊处纯中国式的庭院别墅”,到也有几分新意与独特,但还是欠缺了这座城市在历史沉淀中自然而然形成的那份味道。   走进来的这条路非常安静,人迹稀少,树木掩映,一旁的河道也是安安静静沉沉旧旧的流着。枫桥路走到底即到枫桥风景区,沿指示牌往寒山寺方向行进,路跟着寺院墙壁延伸着,钟声不断传来。   寒山别院出现在道路的左手边,那是一处竹苑,青翠茂密。路的两旁是高大的榆树,挂满了成串成嘟的榆钱串,有风吹来,通体舒泰,舒服之极之时停下脚步,伸开双臂,仰头去看那片被榆叶铺垫得层层叠叠的天空,阳光从枝叶间穿过来,闪闪烁烁,忍不住在原地转着圈,似乎这里只剩我一个人,是我的天地。   90度转角后,渐见寒山寺山门。一座高挑的石桥隐约得见,不时有人桥上桥下的来回奔跑,拍照留念,正在猜测是不是那座枫桥时,又在抬头间被榆树枝叶掩蔽的那片天吸引了,有层薄薄的云正在静静的飘过去,榆叶的绿,浮云的白,寺院一角高挑的檐角,拍了一个镜头,希望留住这份美丽。再回头去看桥,不是枫桥是江枫桥,一字之差却让我仿佛在与枫桥玩着一场游戏,它躲我寻。   又被山门侧面的那道寺墙给牵绊住了,等在路口待有人来时斜斜的靠着寺墙拍了张照片,喜欢整个背景里层次感,深遂而幽远。站在山门照壁前很久很久,甚至就那么坐在地上不动,不肯买票进去,老觉得好像正遗漏着一点什么似的,却实在不知道遗漏的会是什么。   手机短讯提示声起,朋友发来的,她说终于是提了离婚的事,她说看着他哭得象个孩子似的心里疼,她说似乎爱了十年的人在这个时候完全的没了感觉,这么一条短讯息看得我心里一阵阵的抽搐。我没法去安慰她,自己的痛只能自己舔,我只能不停的说什么时候我都陪着你,可这一回,我怎么陪才能帮她扛过来呢,十年呀,那么容易说放就放得开的吗?   终于还是买票进了寒山寺。寺院很小,有风淡云轻之感,轻巧的院落里种植着标志中日友好邦交的银杏树,据说此树有公、母之分,万物皆有伴,真好。   凑巧一群香港的游客进了寺院,导游讲解着关于寒山寺,关于十全、阿德和尚的典故,于是我也跟在团队后面听着讲解,想象着十全、阿德和尚之间的争争吵吵与领悟,想象着寒山寺多少年来繁华与没落。很虔诚的上了钟楼,朱红厚重的木制楼梯极为徒峭,前面游客的脚就在头顶上。合掌默颂,锤木而击鼓,一福二禄三健康,钟鼓之下的地藏菩萨在三道钟声之后会将地狱之门打开,祈福消灾。因为过于小心,第一击太轻了,钟声响起时,短暂,沉闷,嗡嗡然,看来自己是少福之人,心里暗笑。   沿寺院正轴,向寒山寺七级之塔走去。不多不少七级,正是应了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佛屠之说。寺塔四面皆门,门外是围廊,塔楼檐角平挑,四角挂铃。拾级而上,至塔楼第二层,站在东塔门门槛上,风来,环绕在周身,强劲却又温和,我站在那儿不动,感受着风。 眼前即是寒山别院那片竹苑,一路走来看它时它是静态的,文雅的,而此时的竹林在风的逗弄之下是动态的,甚至有些恼怒的,竹林的梢端随风的起伏,兴起一阵绿色的浪,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在这个高度与角度看去,寒舍越发的吸引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更为强烈,那么大一片青瓦白墙古香古色的建筑在蓝天白云之下,与远处苏州城略显现代的建筑群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一个历史与时代共存的城市,但愿这两种文化内涵能一如既往的在这个城市里共存下去   依着栏杆,久久的闭着眼睛,去感触风的踪迹,去聆听风的声音,心开始慢慢从那条短讯息带来的伤感中一点一点释放出来。一个人静静的看天,看地,看水,看得自己都舍不得走。继续向上,至第三层,视角更为广阔,还是久久不肯离去,独自一人逗留在塔楼上长达两个小时之久,看其它的游客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自由。   算算时间知道也该离去了,选了一个最喜欢的角度,请游客帮我拍照,其实每当这个时候都不是很想拍照,因为总是让人看出我的孤单来,然而这是我在写游记,保留游园门票之余,另外一种保存自己对苏州的记忆的方法,我在努力的搜集着这些,搜集着苏州给予我的每一份回忆,也搜集着自己在苏州所能留下每一道痕迹。   准备离开时,听见有颂经的钟罄之声,赶至正殿,见寒山寺的僧侣们正在做法事,靠着殿门听梵音,因为对法事过程的好奇,一直坚持到最后,算是一份意外的收获。   出山门,已是下午5:10,游客已渐次散去,只我一人还逗留在寒山寺,越发冷清了。横穿寺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