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热机制(2008-06-11)
发热(Fever) 正常体温 恒定范围, 37℃左右, 24小时体温波动≤1℃。 腋温:36~37℃ 口温:36.3~37.2℃ 肛温:36.5~37.7℃ 在运动、劳动、餐后、下午、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均稍高于正常。 正常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 发热的概念 发热≠疾病 致热原 概念:能引起人体或动物发热的物质,通称为致热原(pyrogen)。 内生致热原(EP) 白细胞介素-1(IL-1)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星状细胞及肿瘤细胞等。 肿瘤坏死因子(TNF) 干扰素(IFN) 白细胞介素-6(IL-6) 其它: IL-2、 IL-8、内皮素等 发热机制示意图 发热时相 体温上升期 高温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发热时相— 发热时相—高温持续期 高峰期或稽留期 体温与新调定点相适应 出现散热反应: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 发热时相—体温下降期 退热期 发热激活物、EP、发热介质逐渐消除 体温调定点回复正常水平 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 产热减少,散热增强,汗腺分泌增加-出汗 体温与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疾病痊愈? 发热的临床分类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发热机体代谢改变 体温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持久发热使物质消耗明显增多,出现负氮平衡,肝糖原、肌糖原和脂肪分解增多,出现维生素C和B的缺乏,甚至脱水 。 发热机体主要机能改变 (一)心血管机能改变 体温上升1℃,心率平均增加18(12~27)次/分; 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加重心肌负担,对心肌劳损病人,可诱发心力衰竭; 外周血管舒张,动脉血压下降,尤高血压病人为明显。 体温骤退(解热药)可因大量出汗致休克。 发热机体主要机能改变 (二)呼吸机能改变 呼吸加快; 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提高; 散热反应; 发热机体主要机能改变 (三)消化机能改变 食欲不振 唾液分泌减少 胃液和胃酸分必减少 胃肠道蠕动减弱(鼓肠) 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发热机体主要机能改变 (四)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改变 头痛 谵语和幻觉 小儿高热惊厥,6月~6岁之间。 发热处理原则(一) 不要(必)急于解热 发热不过高或不太持久不会产生大的危害(有益?) 解热本身不能导致疾病康复 热型和热程可反映病情,并可作为诊断、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 发热处理原则(二) 应当及时解热 体温过高(≥40℃)使患者明显不适、头痛、意识障碍和惊厥者。 恶性肿瘤患者(持续发热加重消耗)。 心肌梗塞或心肌劳损(加重心肌负荷)。 发热处理原则(三) 选用适宜的解热措施 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 一、化学解热药:阿司匹林、布洛芬(PGE合成抑制剂) 二、类固醇解热药: ①抑制产LP细胞合成和释放LP; ②抑制免疫反应; ③抑制炎症反应; ④中枢效应。 发热处理原则(三) 退热剂的应用 退热剂会改变热型,影响诊断与预后的判断 可加重高热所致的病理反应和损害 退热剂降温应审慎,体温骤然下降伴大量出汗时,可导致虚脱甚至休克。 发热处理原则(四) 糖皮质激素的运用 发热病人中滥用激素的现象严重 激素的滥用会改变原有的热型和临床表现——延误诊断 长期应用还将加重原有的感染性疾病(伤寒)或诱发二重感染等并发症——延误必要的治疗,影响预后 发热处理原则(五) 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应用!!! 滥用抗菌素治疗的直接后果是造成耐药和经济上的巨大浪费。 抗生素的使用将使细菌培养等病原学检查的阳性率大为下降。 长期使用多种抗生素导致药物热、二重感染等情况并不鲜见。 发热处理原则(六) 关于诊断性治疗 当病因一时难以查明时,可进行诊断性治疗,期待获得疗效而做出临床诊断 诊断性治疗应选用特异性强、疗效确切及安全性大的治疗药物 剂量应充足并完成整个疗程,无特殊原因不得随便更换试验药物 发热的护理 安抚病人: 满足病人的需要:琐碎要求 常去看望病人:疏远、冷落 尽量解除由于高热带来的痛苦: 设法增加病人的舒适: 接触大自然: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 发热待查定义 发热待查或称不明原因热 ( 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1961 年Petersderf 和Beeson: 发热3 周以上,体温( 肛温)38.3℃以上,,入院后1 周仍无法明确诊断者。 1999 年“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研讨会”: 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FUO病因 感染:30%~40% 肿瘤:15%~20% 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