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产业共舞.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与产业共舞.doc

生态与产业共舞   生态与工业只能背向而驰?还是能和谐统一?如何让我们享受更优美的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四川用实干在巴蜀大地上探索出了多彩答卷。   青山带来“金山”   “种这么多萝卜干啥?难道今天要采访的是萝卜种植大户?”南江县杨坝镇牡丹村的张正方家院里堆成小山的萝卜让记者有点疑惑。   牡丹村,地处深山腹地,可是高山上耕地太少,填得饱人们的肚子,交不起娃们的学费。怎么办?20年前,人们这样选择――砍树,开荒,种地。“山上耕地少,嫁到牡丹村后,就开荒种地。”张正方的妻子杨英说。   “山上种到山尖尖、山下种到河边边”成了牡丹村的历史。退耕还林的政策不仅葱茏茂密了山林,构筑了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还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   张正方家现有挂果核桃树280株,今年产核桃2000余斤,收入13000余元。他家还圈养黄羊,采访时,张正芳的手机响个不停。“都是想买黄羊的。”放下手机,他高兴地说,“今年5万元肯定有。”面对记者今年萝卜能卖多少钱的提问,他哈哈大笑,“萝卜不卖钱,那是我们种的牧草,喂羊的。冬天不能让羊上山,要保护草根。”   牡丹村79户人家,家家有核桃,一半养黄羊。养黄羊每家至少能收入两三万元,2012年全村核桃产值达18万余元。截至目前,该县核桃种植规模达到27.8万亩。针对人们反映的部分核桃林低产的问题,县林业局已将改造低产林列入2013年工作计划。   有机农业,改变着小镇的生产与生活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诗人陆游留下诗句的地方――新津县兴义镇,正在探索复原食物过去的滋味,探索农业未来的方向。   如何在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实现农业自我跨越式发展?新津选择的突破之策是――有机农业。   “啥子是有机?就是种地种菜不用化肥,不用农药。”相对于专业的解释,兴义镇榆树村11组的姚秋明大爷表达着对“有机”的简单理解。姚大爷是种地能手,以前种了七八亩地。现在他家的一亩多土地流转给了翔生有机生态农场,自己也在农场当上了工人。“我们过去种蔬菜都要打高浓度的农药,那肯定有害嘛。有机农业,对人体有好处,对环境也好”。   “希望有机产业能发展得更好、更广,有机蔬菜能走进老百姓家里。”村民黄娟这样说。兴义的有机农产品已进入高端消费市场。2011年,新津农民人均纯收入9669元,比2006年增长99%。2012年新津有机农业产值达7000万元。   改变不仅在此。 根据规划,兴义镇最终将形成以有机农业为支撑的产业形态,建设生态、生活、生产高度和谐统一的生态小镇。   有机农业,改变着小镇的生产方式,给村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也为农业高产值和零污染的结合探索出了方向。   “低碳”“循环”,生态与工业和谐共存   无论你选择从哪个入口进入青白江,迎接你的首先都是一株株大树,成片的树林。城区内处处绿树成荫,“绿肺”“绿肾”“绿屏”“绿廊”“绿墙”,一个又一个极具观赏性的城区绿化景观节点,让人丝毫察觉不到这竟是四川的重工业高地之一。   31岁的梁勤在青白江街头散发促销传单。这位土家族妇女从重庆秀山嫁到青白江已经12年了,“刚来那几年,到处都是雾暗沉沉,中午十二点还是黑黢黢的,像晚上一样。”啥都好,就是环境不好,虽然工厂就在身边,她仍选择了外出打工。现在,“到处都干干净净,绿化得好,空气也好,不想出去了”。不过,68岁的文阿姨有更高的要求,“我担心有看不见闻不到的有害气体,希望能做到水和空气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只能稀释百姓的幸福指数,侵蚀未来的发展空间,这是青白江区对生态的深刻认识。   然而,当环境提升,经济发展又如何?   青白江的产业并没有因为抓生态而发展延缓,反而前进得更加迅速了。冶金、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和现代物流产业依然是这里的龙头大项目。川化集团的废氨水提供给攀成钢作为烧结烟气脱硫的基础原料,同时用副产物生产硫酸铵化肥,实现了污染减排和变废为宝的“双赢”。台玻与成都四通合作,将高温尾气引入汽轮机发电。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之路渐趋明朗。   继2008年后,青白江区四次跻身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获2012年四川省最具投资价值城市殊荣,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省级“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区。   “青白江的思路和作法,一定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生态保护好,发展能力高’的科学发展之路。”国务院参事、中科院首席专家牛文元教授就青白江区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理念给予了如此评价。   从2006年开始全面启动的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文明的理念,深植巴蜀大地:获评“全球绿色城市”称号的遂宁,做活“水”字、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