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叶评伤暑全书-明-张凤逵.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裘序   《素问》有热病者,皆伤寒之类,及凡病伤寒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 之言。   后人妄解经旨,多以热病即是伤寒,温病暑病亦即伤寒之所伏,但因发时不同,而名 各别也。   惟《难经》曰: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已明示伤寒 为一般感证之总称,故世俗有湿温伤寒、暑湿伤寒、热证伤寒等之名目。盖此伤寒二字, 无异一病字之代名词,犹之曰湿温病、暑湿病、热证病是也。夫辨名不清,设治亦混,竟 有以治伤寒之麻黄汤方,施于温暑诸病者,草菅人命,言之痛心。考张氏仲景《伤寒论 》,本亦温暑并及之书,不过亦以伤寒名各感证耳。反之,且有疑张氏为伤寒专家,张氏 书专治伤寒,凡温暑证未可以张氏方治也。吴氏又可着《温疫论》,以比拟《伤寒论》, 叶氏天士着《温热论》,亦比拟《伤寒论》,至吴氏鞠通,于叶氏书脱胎而着《温病条辨 》,凡例第一条曰:一、是书仿仲景《伤寒论》,作法,其亦以《温病条辨》为《伤寒论 》对待之文章也。盖不知《伤寒论》,原亦包括温病,如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 曰温病等言,是吾谓诸氏实推展《伤寒论》一部份之言,《温疫论》焉,《温热论》焉, 皆属于《伤寒论》统系的病理学及治疗法,非与《伤寒论》并行的病理学及治疗法也。至 《温病条辨》,既非《伤寒论》并行的书,尤非《伤寒论》统系的书,实为《温热论》之 注解书也。则于《伤寒论》有前条辨后条辨同,虽然病变无穷,病理至微,吾侪学人,认 《伤寒论》为六气感证之纲要,能于六气各有专书,条分缕析,如诸氏之论温热一气者, 未始非后学之导师,先贤之功臣也。不佞于二十年来,读书临证,凡见夫患温病者固多, 患暑病者尤多,独怪后学不知暑为六气之一证,先贤亦无暑之专书以相示。吴氏鞠通且谓 暑亦温之类,是犹古之温为寒之类,同一混称,夫伤寒与病温,果相径庭,而病温与病 暑,岂无差池?顾暑以日者二字合之而成,明是夏月烈日之气而为病,故《内经》曰:后 夏至日为病暑,以病之在夏至后得者,多属于暑。《伤寒论》特立中 之篇,日本医称之 曰日射病,古今新旧,无不以暑属专病,当火伞高撑,酷日临空之际,或天时以间歇性的 雨相霖,或人事以冷水相泼,则地面上骤起令人不耐触鼻之气,是气焉,即暑气也。较之 日本医以为日光所照射以成病者,为尤甚。盖日光所照射而成之病为冒暑,卫生家犹可避 之。地气所蒸腾而受之病为中暑,卫生家不易避之。张氏洁古老人谓避暑纳凉于深堂大 厦,大扇风车得之者,属静而得之之阴暑证,足征暑邪防避之难也。业医者苟于一年间延 医之证,按日记之,自必以暑症居多数,故专治感证之医温,夏秋之间,其门如市,一过 其时,遂无问津者,此尤足征六气感证中最多者为暑病,是以暑温、暑湿、暑毒、中暑、 冒暑、伏暑等之病名,几乎家喻户晓。奈何论暑专书,惟张氏凤逵《伤暑全书》已。且张 氏原刻,在明天启年,相距不过数百年,其书已湮没不可觅。   读医书者,于《伤寒论》后,但于有《温热论》一,若伤寒病外,只有温热病,口头 日日念暑温、暑湿、暑毒、中暑、冒暑、伏暑等病名,心上习焉不深求论治暑温、暑湿、 暑毒、中毒、冒暑、伏暑之书。呜呼!暑病之重,关人生既如彼,暑书之轻,于人世又如 此,不佞常引为医界一憾事也。今秋扬州叶君仲经,自南京邮寄尊甫子雨先生遗着若干 种,间有《增订伤暑全书》未刊稿二卷,不禁喜出望外,开卷读之。则张氏原书,于暑之 为证,固属兼收并蓄,已不愧为全书,经叶氏增订,于暑之为证,尤见发凡纠正,更足称 为全书。叶氏原序有曰:《素问》六气之理,惟张长沙能造其微,又曰《增订伤暑全书 》,冀始学人,有以见暑证之要焉。又曰张氏其《素问》之功臣乎!数语见先辈着书之本 旨,无不以羽翼先贤,启导后学为心,不佞所主张以《伤寒论》为六气病之纲要,《温热 论》为推展《伤寒论》六气中一气之书,今是书亦可谓为推展《伤寒论》六气中一气之 书,张氏其亦为《伤寒论》之功臣乎。学人能本叶氏增订之心,有以见暑证之要者,当必 知是书与《温热论》诸书并重焉。今有刊行国医百家之举,爰亟亟以是稿付诸手民,俾广 流传。吾知《温热论》出,而温病与伤寒鉴别明,是书出而温病与暑病鉴别亦明矣,从此 医者多一方法,病者少一夭扎。然则叶氏保存与增订是书之功,微特羽翼先贤,启导后学 已哉。   民国六年冬月绍兴吉生裘庆元谨序   叶序   医家以《素问》有风寒暑湿燥火之病,合于天之六气,其变化若不可测,然则《素问 》盖医之圣经也,圣经之义犹天也。天可几及乎,阶而升也。故涉山必历层磴,登屋必藉 高梯,欲明《素问》之旨,必赖后人之解说,解说之书也,非徒省诵读率尔操觚之可至发 明奥颐者也。   余常以《素问》六气之理,惟张长沙能造其微,

知传链电子书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