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医方歌诀-清-王泰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增订医方歌诀 清 王泰林   补益之剂   (此中间有错字,因无副本可勘,暂仍其旧。)   麋茸丸(麋茸一两,鹿茸亦可。)着许学士,(《普济本事方》)羊肾(二对,用酒 浸,煮烂去(少阴所谓正治之良图。)小便失禁菟丝(子)丸,(严用和《济生方》)苁 蓉麋茸并五味(子),鸡(内)金附子桑螵蛸,升举督脉护阳气。失禁诸方多用涩,惟此 独得寻源计。然必佐以芳香品,入阴升阳乃克济。入阴芳香是何类?杜仲茴香破故辈。 (古方惟用固涩,或兼通太阳,究非寻源探本之法。盖小便癃秘,则用附子等独折太阳之 气化;若夫不约,则三焦俱澈矣,独折太阳亦无益也,当举督脉之阳,以保护诸阳之气, 故麋茸为必需之药,然必佐以芳香入阴之品,乃能抵下焦而升阳,如茴香、杜仲、破故纸 之类。)柴胡四物(汤 地、芎、归、芍各一钱半。)参(人参) (黄 )草(甘草), (各三钱。疏通少阳。一方有半夏三钱。)和卫调营达少阳最用原物清一,加入腑可   发汗之剂   越脾汤越脾中气,发汗生津凉散委,(越脾者,发脾之津气而为汗,乃渐发汗于不发 之中,肿脉洪浮篇》云:“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脾汤 主之。”按:此条原文,颇有舛错,从来注者,多胡芦提过。风水者,风中肌肤,津气不 行,一身暴肿,有似于水,故曰“风水”,其实非因于水也。故又云:“风水脉浮,里水 脉沉”,便可见矣。盖风为阳邪,肺、脾、胃三经受风热之阳邪,闭郁其汗液而为病,必 兼烦渴无汗易喘见象,与此汤清火而发汗之旨合符。《金匮》风水一门,证多错杂,读者 自会之可耳。)又有越脾加术汤,里水亡津渴者饵。(《金匮要略·水气篇》云:“里水 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 越脾加术汤主之。”按:风水脉浮当发汗,里水脉沉当分利,此正法也。而里水亦用发汗 者,盖小便自利,亡津口渴,里已无水,而水在皮中,既不能下利,惟有发汗一法,使从 外解,故用此汤。但加白术实脾胜水止渴,此权变之法也。)温邪挟饮填肺中,为胀为喘 加半(夏)治。(名越脾加半夏汤,《金匮》治肺胀,咳而上气,其人喘,目如脱状,脉 浮大者,即越脾汤原方加半夏也。)浮而且大大为阳,散邪蠲饮辛寒利。(越脾散邪之力 多,蠲饮之力少,故用半夏,辅其未逮。不用小青龙汤者,以脉且大,病属阳邪,利辛寒 不利辛热也。)若夫桂枝(二)越脾(一汤)法,脉弱无阳勿轻试。(《伤寒论太阳篇 》云:“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脾 一汤。”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云:“仲景言不可发汗,则必不用麻黄;言无阳,是无胃 脘之阳,亦不用石膏。古方多有名同而药不同者,安可循名而不审其实也。此等脉证最 多,宜用柴胡桂枝汤为恰当。”)无阳是亡阳分津,喻王二子说亦是。(“无阳”二字, 仲景言之不一,后人置为阙疑,嘉言谓即亡津之通称。王晋三曰:“无阳乃阳分亡津之 谓,故用桂枝汤二分行阳,一分行阴。”其说亦是。)然必烦渴脉不微,热多寒少乃克 恃。(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云:“此汤可以治太阳阳明合病,热多寒少而无汗者”, “然必兼见烦渴之证,脉虽不长大浮缓,而不微弱者宜之。”)甘草麻黄(汤)治里水, 水从汗解斯方美,(《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云:“水病发其汗即已。”)麻(黄)得甘 草入中焦,散水和脾厥有旨。(麻黄得甘草,引经入中焦,能散水和脾,取水谷之津为 汗,深得厥旨。)脉沉小者属少阴,温固必须加附子,(名麻黄附子汤。《金匮要略·水 气病篇》云:“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宜此汤。”)不使麻黄入肾经,汗不伤阴水 自已。(熟附温肾固液,不使麻黄深入肾经,劫液为汗,则水去而汗不伤阴。)《水气门 》中三十五条,证多错杂难法肿水)恶风无汗汗之宜,小便不利利之是。(此要诀也)脉 沉虽寒必温经,(水气脉沉,当利小便;若兼恶风无汗之表证,亦当发汗,然必佐以固里 温经之药,如麻黄、附子是也。)脉浮而下须兼使。(水气脉浮,在表,当发其汗,使水 气从毛窍而出;若兼小便不利,法当利小便,使水气从上而下,然必兼解其表,五苓散之 属是也。)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用法拗,杏仁不去皮尖捣,麻黄留节甘草 生,(麻黄留节,发中有收。杏仁留尖,取其发;连皮取其涩。甘草生用,补中有发也。 )风寒喘嗽服之好。(治感冒风邪,鼻塞咳嗽痰多,胸满气短。)仓廪散治噤口痢,(下 痢不欲食,名曰“噤口”,此乃胃中湿热蕴蒸清道所致。)人参败毒(散)加陈(仓) 米。(人参败毒散发湿热之邪,升清化浊,加陈米充脾胃之气。)或用人参与石莲,煎汤 灌呷亦能济。(名人参石莲汤)痢后大渴脾气虚,单煎陈米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可 已。   攻下之剂   海蛤散(许叔微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