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医话-清-毛对山.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对山医话 毛对山   卷一   古以五气、五色、五声,视人生死,盖即诚中形外之义,亦可见疾。虽伏而未发,其 脏腑已先受伤,故必现于形声动作,譬室有火患,初不及觉,驯至烟焰满中,则勃发而不 可御矣。   然为曲突徙薪之计者,近医亦罕。《说部》载宋神宗精医理,有内侍病肿,太医言不 治。帝为诊之曰:阴虽衰,阳未竭,犹可疗也。令食蒜煮团鱼而愈。熙宁初,京尹吕溱上 殿进扎,郎中周约随趋。帝问:吕体中无恙否?吕以无对,顷之复问,且问周见吕如何? 周对如吕。既退,吕引镜自照,顾周曰:面有晦色否?周曰:龙图无自疑,容彩安静。未 几,溱果病,遂不起。噫!如神宗者,可云望而知之矣。   切脉、辨证、立方,为医家三要,而脉尤重。盖脉既切明,自能辨证,而投药不难 也。今医者,苦于脉理难凭,乃竟尽弃不究。惟学写医案,作门面语,论证则以活脱为 能,用药惟以和平为贵,自谓胜于偏执好奇孟浪自喜者。不知用药如用兵,贵乎神速,若 迟疑不进,使邪势蔓延,必至救援不及,致危殆而后已。夫偏执好奇,诚为医家所忌,然 或因其立法乖异,在病家尚不轻信;若和平之剂,人即知其未必效,亦取其无害而就之。 岂知因循两字,误人不浅,在寻常之症,弗药亦愈;若生死关头,其可须臾耽待乎?余初 读《灵》、《素》诸书,觉其经义渊深,脉理错杂,每若望洋意沮,继并心一志,遍览前 贤注释,有所疑,则整日默坐苦思而力索之,乃渐通五运六气,阴阳应象之理。每调气度 脉浪,决人生死,亦时或有验。忆昔避兵乡里,对巷有吴某晨起方洒扫,忽仆地不语,移 时始醒。延余诊视,仍能起坐接谈,按脉则势急而锐,真有发如夺索者,盖肾气败也,危 期当不越宿。遽辞以出,人咸不之信,讵日未昃而气绝矣。又,布商周某,偶感微疾,就 余诊视。余曰:今所患勿药可愈,惟按心脉独坚,湿痰阻气,气有余即是火,火郁不散当 发痈。时周脑后生细疮,累累若贯珠。余曰:君以此无所苦,一旦勃发,为害非浅,亟宜 慎之。彼终不为意。及明春,果以脑后毒发而死。据此则凭脉决证,似乎如响斯应矣,岂 知脉理微茫,又有不可臆断者。余有戚某过余斋,形色困惫,询知患咳经月,行动气喘, 故来求治。诊其脉至而不定,如火薪然,窃讶其心精已夺,草枯当死。戚固寒士,余以不 便明言,特赠二金,惟令安养。时已秋半及霜,寒木落往探之,而病已痊。细思其故,得 毋来诊时,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然惟于此而愈,不敢 自信矣。脉理渊微,固未易丝分缕析,而世之医家病家,咸以脉为首务,岂知脉居四诊之 末。上士欲求其备,原难舍脉以言病,而亦不能离病以就脉也。盖凡临证,必先询其病之 所在,与受之所由,察虚实,观气色,俟胸有成见,而后按脉以决其疑。   若脉不合症,必更求病之所以然,与脉之所以异,准此立方,或可无出入之虑。本不 专以三部九候为凭也。矧今世粗工,略知脉理,便强作解事,谓病之原,本按脉能知。在 病家亦信其造诣甚深,指下自能洞见。孰知古之宗工,亦无此本领乎?余为是言,非轻视 夫脉也,正以理甚渊微,未容伪托耳!胎产非患,惟稽古杂志有异胎五则,称不救。而方 书恰未之载,五者何?一曰束,胞带紧束不解也;一曰冲,临产时,冲逆不下也;一曰挺 者,横截腹中,手足不露;一曰捧心,子捧母心,心随胎落;一曰,卷肠,肠断始脱。遇 此五者,母子得存其一幸矣。至怀胎之迟速,亦甚不同,有三四年而后生者,此胎气使 然。静待固无所害,若见腹膨既久,误认为病,以药攻之,必至胎损而堕,悔何及哉?更 有七月五月而生者,考孕生五月,古名赅胎,以父母禀气之旺,阳生而阴即长,故先期而 产。此如向阳花木,得气在先,十月即华,不待三春始发耳。俗子不明此理,妄有诽讪, 至产母忿不欲生,良可痛恨。昔余家有坟丁赵德隆者,娶邻女未六月而产一男,戚党咸窃 笑,幸赵知妻素端方无疑问。子后渐长,声音笑貌,酷类德隆,于是群疑始释。又有孕终 不产者。《元人说部》所载:南邑下砂四灶,盐丁顾寿五,妻王氏,始笄适顾,子女已生 其五,而于至大辛亥复有孕。及期,临蓐七日不娩,后仍如故。每嘱家人死必焚我,勿待 尽,须查看腹中物,以明何疾。继于至正庚寅十月,腹骤动,痛极而死。   越二日,家人遵遗言以火化之,取物视,则胞带缠束甚紧,剖之乃一男胎,其肋骨坚 如铁石,计怀胎四十年。其妇以甲戌生,死年七十有七。胎产常事,有怪异若此者,其故 固不可解也。   古云:读书不明其义,不如不读。言恐反为书惑也。而在医为尤甚。盖古人方论,惟 言一症,不能随其传变,故可意会,而不可拘执。即如虚损一症,丹溪谓阳常有余,阴常 不足,主治在心肾。以心主血,肾主精,精竭血燥,火盛金衰,而成劳怯。故治以四物六 味,补益真阴,俾火自降,而肺金清肃。在东垣则又以脾胃为本,言土浓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