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方症会要 清 吴迈书 序 卷一 中风 瘟疫 斑疹 内伤 暑症 燥症 湿症 火症 郁症 痰症 咳嗽 卷二 哮喘 疟症 霍乱 泄泻 痢疾 呕吐 膈噎 逆 吞酸吐酸 嘈杂嗳气 痞满 肿胀 鼓症 积聚痞块症瘕癖肠石瘕 卷三 劳病 眩晕 头痛 胃脘痛 腹痛 腰痛 背痛 胁痛 诸气 疝气 脚气 卷四 耳病 目病 口病 健忘怔忡惊悸 三消 赤白浊 淋秘 黄疸 调经 大便血症 序 先君子体素康健不轻饵药然究心方症手集诸书质之当代明于指下者参之古昔传流以备 检阅盖劳己为人即东坡云病者得药吾为体轻耳我先人利济为怀率多类此弃世浚架上遗书百 不存一手泽之留仅此编耳余歧黄未按缘身弱善病世医莫喻因按症检方服之颇效噫我先人究 心于此者深矣恐久而零落因付梨枣以公诸世析类分门寻检至易旅邸道途束装甚便或博雅者 鉴留参讨尔 乾隆丙子暮春之初古歙丰南 吴迈书于溪香书屋 卷一 中风 天地间惟风无所不入受之者轻曰感重曰伤又重曰中中风之症猝然晕倒昏不知人或痰涎 壅盛咽喉作声或口眼 斜手足瘫痪或半身不遂舌强不语风邪既盛气必上壅痰随气上停留壅 塞昏乱猝倒皆痰也五脏虽皆有风而独肝经最多易入盖肝主筋属木受之则筋缓不荣所以有歪 斜不遂瘫痪舌强等症治法初得即开痰理气经云善治风者以气理风气顺则痰消徐理其风及其 久也即当养血活血若不先顺气遽用乌附又不活血徒用防风天麻羌活辈吾未见其能治也中风 有真中类中真中有中腑中脏中经之不同中腑者多着四肢故面加五色有表症脉浮而恶风寒四 肢拘急不仁现六经形症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侧皆中腑也治法加减小续命汤发其 表调以通圣辛凉之脐中脏者多滞九窍故唇缓失音鼻塞耳聋目瞀大小便秘结皆中脏也通其滞 调以十全大补四物之剂腑脏兼见者药必兼用先表后通或外无六经形症内无便溺阻隔但肢不 能举口不能言此邪中于经也又当从乎中治大秦艽汤补血养经或二陈东加清热养血药中府易 治宜汗不宜多恐损卫气中脏难治宜下不可过下恐损营气中经有汗下之戒只宜养血通气类中 亦有不同河东主火东垣主气丹溪主热与痰僵仆猝倒此气虚也治宜六君子东加姜汁竹沥痰涎 壅盛偏枯口噤筋急拘挛筋反纵脉数此火也治法在表防风通圣散在上凉膈散口眼 斜半身不 遂涎多不语此痰症也治宜二陈导痰等汤大抵真中者少类中者多外感内伤当辨轻重重于外者 先驱风邪而后补中气治以散风为君以补损为臣使重于内伤者先补中气而后驱外邪治以滋补 为君以散邪为臣使其心火暴甚痰涎壅塞毫无风邪而 斜不遂等症悉具者治宜清热化痰养血 顺气一用风药祸不旋踵半身不遂大率多痰中左属死血少血宜四物东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中 右属痰与气虚用二陈合四君子东加竹沥姜汁气血两虚而挟痰者八物东加南星半夏枳实竹沥 姜汁国中猝倒不省人事急掐人中提头顶发口噤不能进药急以生半夏末或皂角细辛为末吹入 鼻中有嚏者生无嚏者乃肺绝死痰涎壅塞口眼斜舌强不语俱当用吐法一吐不愈再吐轻用瓜蒂 末一钱重者稀涎散加藜芦五分入射少许以鹅毛探吐惟年老虚弱者不可轻吐气虚猝倒者不可 吐凡中症虽有痰涎犹能进汤水者先进苏合丸通窍随进顺气散不可利小便热退自利诸中或已 不治数症 口开心绝手撒脾绝眼合肝绝遗尿肾绝吐沫直视喉如鼾睡肺绝肉脱筋痛发直摇头上窜面 赤如妆汗缀如珠此皆不治之症然止见一症者犹或可治脉浮迟者吉急疾者凶寸脉有尺脉无当 吐不吐者死尺脉有寸脉无当下不下者死 附中气 许学士云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忧愁不已气多厥逆往往得此疾便觉涎潮昏塞牙关紧急脉伏 身寒此名中气若中风则身温为异耳不可作中风治宜进苏合香丸续用乌药顺气散或八味顺气 散 附中风直中类中论 花溪老人云中风者气体先虚必有风邪真中然后见有暴仆暴喑口眼 斜手足不举话语謇 涩甚者人事不省等症若无风邪必无此等症候又云无直中类中之分是见理不真之论也按中风 者气体先虚然后风邪中之者理也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也但常见有人心火暴盛痰涎壅蹇 无毫发风邪夹杂而前症悉见随用清热化痰养血顺气而愈者即东垣所谓本气自病河间所谓将 息失宜心火暴盛丹溪所谓湿热相生此三者类中风而实非中风若用风药祸不旋踵安得不指出 此症使后学者知之乎此类中之说所由起也但此症当另列一条而不杂于中风之条如昔人谓四 症似伤寒而不列于伤寒之条则明白易知若老人谓无类中皆真中恐后人临症不明反增人病辨 之奚容已乎其言标本缓急之论轻重攻补之宜则至善而不可没大有功于后学也 治中腑外有六经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