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理一分殊理气论及冯友蘭新理学之对比探究.doc

朱熹理一分殊理气论及冯友蘭新理学之对比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熹理一分殊理气论及冯友蘭新理学之对比探究

朱熹理一分殊理气论及冯友蘭新理学之对比探究[摘要] 旨在針对冯友蘭建構新理学形上学四項核心概念:「理」、「气」、「道體」与「大全」与朱熹哲学相对應之核心概念,進行对比性之研究。冯先生深受英美實在论的邏輯分析法之影響,認为这是正的形上学方法。他以这種方法对朱熹形上学相对應的概念進行了格義式的詮解,他自谓其新理学形上学不是照著朱子的講法講,而是接着講,企圖發展出一套新的中國哲学之形上学。朱熹的理气可分不可离,且富有機性的聯系。朱子的「无極而太極」以「无極」來描述最高實有「太極」之形上屬性。冯先生的理、气、太極、道體皆为真實(本體)之抽象思辨所得之概念,与朱熹機體宇宙论格格不入。冯先生真際与實際(現象世界)之割裂虽不契於朱熹的理在气中之宇宙觀,然而,他引介西方新實在论來重構新理学之嘗試和成果,为中國傳統哲学之未來可能發展,提供了新視域、新思維法、诠释法,启迪之功不可沒。 [关键词] 朱熹;理一分殊;冯友兰;新理学 一 前 言 朱熹理一分殊的理气论,研究者比比皆是且精彩紛呈。冯友蘭的新理学虽已問世良久,但是,在同類论述中仍然特色卓立、別開生面。本文旨在針对冯先生在建構新理学形上学四項核心概念:“理”、“气”、“道體”与“大全”再理解、诠释朱熹形上学中与之相應的这些概念和论题。在对朱熹与冯先生分別的概念理解后,再進行兩人形上学型態的对比性研究,全文試由朱子的理气论、理一分殊的形上学总原理、冯先生“理”、“气”、“道體”与“大全”诸概念的辨析与厘清,以及交叉的对比分析和论评等面向來解说这一主题。本人对冯先生並未深入研究過,初次尝试这一对比性的哲学论题探討,粗陋處尚祈时賢不吝賜教为盼。二 朱子哲学中“理”与“气” 之概念范畴及其涵義北宋周濂溪(1017~1073)作《太極圖》与《太極圖说》 《周子全書》,卷二十,潘氏《濂溪先生墓誌銘》,有云:周子“深於易學,作《太極圖》,《易說》、《易通》、《通書》數十篇。,朱子繼而作《太極圖说解》与《通書解》 現存最古之葉公回校訂的《朱子年譜》(公元一四三一年),繫《太極圖說解》與《通書解》於乾道九年(一一七三)。戴銑《朱子實紀》之《朱子年譜》與王懋竑之《朱子年譜》沿之。。由周濂溪至朱子在宋代新儒学之發展上意谓著宇宙生成论之開發与成熟理论之實現。當代学者陳榮捷谓:“朱子繼承二程理之哲学而發展之,加以气之概念,不得不採用太極之说以明理之意義与理气之關系。于是取太極圖说而表彰之。” 見陳榮捷《宋明理學中的“太極”觀念》一文,台北“思與言”雜誌,二十卷三期,一九八二年九月。朱子的“太極”觀念容后再述,我們即可由“理”、“气”概念之發展得見由周子至朱子在客觀實有之形上学的開展脉絡。周子的《太極圖》創闢性的提出一简明扼要的宇宙万物生成之歷程性圖式,卻未对存在界做形上層級与形下層級之区分。張載的气化一元论擬消解形上与形下之分隔,提出“太虛即气”说,其中關鍵性的“即”字究竟作何解?引發学者們不同的理解和诠释,而有一元论与二元论之嫌的爭議。然而,其“太虛清通之神”顯具形上存有之屬性,而可導致“气質之性”的“气”性則又可合理地解釋为形而下之屬性。至二程兄弟,明道以本心感悟万物來融攝形上、形下的間隙,開出万物一體和谐的圓頓之境。程伊川針对《易·系辭上傳·第五章》:“一陰一阳之谓道”这一具深刻形上原理之命题首先進行了分解性的思辨和诠释,所谓:“离了陰阳更无道。所以陰阳者是道也。陰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 《二程遺書》卷十五,伊川語。“道”与陰阳之气在存有屬性上虽有形上屬性与形下屬性之分別,然而,兩者非隔而不通、侷而不全的。伊川说:“『一陰一阳之谓道』,此理故深,说則无可说。所以陰阳者道,既曰气,則便是二。言開闔,已是感,既二則便有感。所以開闔者道,開闔便是陰阳。” 同上。形而下的陰阳既是气,又可依其屬性分为陰性和阳性兩種。陰阳的屬性虽可对分为二,但是其相互間緊密聯系和互動而呈現出開闔的作用狀態。開闔之作用在於交感,其交感的所以然之法則、規律就是具形上屬性的“道”。不僅如此,形上的“道”恆存於陰阳之內,恆作用於陰阳之无間斷的開闔互動歷程中。因此,“道”与“陰阳”虽可在屬性之認識上区分为形上、形下二屬性,但是就實存的世界而言,道与陰阳,亦即陰阳所以然之理与實然的形而下之气,二者相依並存、密不可分。伊川於《易傳·序》云:“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體用一源,顯微无間。”至於“理”之所以“微”而不可見,象之“顯”而可見,其差別在於是否具有形狀,亦即可藉人感官認識的形質屬性。伊川说:“有形总是气,无形只是道。” 同上,卷六。这一分辨的判準对朱子有深刻之影響,我們可分別釐清其“理”概念、“气”概念,再進而论述其理气關係说。 (一)对朱子“理”概念涵義之釐清 首先,我們得肯認他明確的繼承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