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侯玉芬教授辨证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验
侯玉芬教授辨证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验摘要:侯玉芬教授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为“湿”、“热”、“瘀”、“虚”相互影响,瘀血贯穿始终。脉络血凝湿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治疗应谨守病机,抓重点,辨兼症,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原则,内治外治皆以“通”为要,急性期攻之使通,后遗症期攻补兼施或补之使通。
关键词:辨证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侯玉芬
中图分类号:R25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1-2229-02
侯玉芬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常务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药治疗中医外科及周围血管病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中医药治疗周围血管病有独到的见解。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辨证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经验介绍如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管腔阻塞,血液回流受阻。多发于髂股静脉、胭静脉、小腿肌肉丛静脉。常见于成年人,男女均可患病。临床特点为:下肢突然肿胀、疼痛沉重或小腿饱满紧硬,浅表静脉曲张,局部温度升高。属于中医“肿胀”、“股肿”、“脉痹”、“瘀血流注”、“血瘀”等范畴。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侯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张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首先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即全身证候,因为全身证候一方面是机体阴阳气血失调的表现,一方面是局部病变在全身的反映。然后察看患肢局部情况即辨局部症状,这样有利于把握其实质,不致失之偏颇。若能将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有机结合起来,或内外兼治,或以局部为主,兼顾整体等等,结合分期辨证,对于提高辨证水平和临床疗效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内治法
分期、分型论治如下:早期多属湿热下注型,症见患肢明显肿胀,按之凹陷,疼痛,压痛明显,皮色黯红而热,浅表静脉扩张,伴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用消栓通脉汤加减或四妙勇安汤加味,常选用茵陈蒿、金银花、赤小豆、桃仁、黄柏、红花、赤芍、栀子、水蛭、苍术、牛膝、当归、甘草等。中期多为血瘀湿重型,症见患肢肿胀疼痛,肢体沉重,皮色暗红,浅静脉扩张,活动后加重。舌质黯红,有瘀斑或瘀点,苔白腻,脉沉细或沉涩。治宜活血化瘀,化湿通络。方用茵陈赤小豆汤或活血通脉饮加减,常选用茵陈蒿、赤小豆、苍术、黄柏、川牛膝、当归、红花、丹参、薏苡仁、泽泻、防己、土苓、苦参、佩兰、白豆蔻、甘草。后期多属于脾肾阳虚型,症见患肢肿胀,沉重胀痛,朝轻暮重,伴腰酸畏寒,疲乏无力,纳差,患肢皮肤黯褐,溃疡经久不愈,肉芽灰白,脓水清稀,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侯师认为此型乃水湿瘀血阻滞日久,损伤阳气所致。治宜益肾健脾,利湿通络。方用温肾健脾汤加减,常选用党参、黄芪、黄精、茯苓、白术、当归、薏苡仁、怀牛膝、鸡血藤、川断、木瓜、泽泻等。
侯师认为,本病病程长,病情复杂,湿、热、瘀、虚相互影响,而瘀血贯穿始终,脉络血凝湿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治疗应谨守病机,抓重点,辨兼症,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原则,具体以“通”为要,急性期攻之使通,后遗症期攻补兼施或补之使通。初期湿热重者,可加用蒲公英、板蓝根、马齿苋等以助清热利湿解毒之功,肿胀明显者加云苓皮、薏苡仁、猪苓等以利水消肿,阴津耗伤明显者,可加生地清热养阴生津,但应注意清热不碍湿,化湿而不助热;中期邪势渐减,应以通络为主,肢体疼痛沉重、屈伸不利者,可加用木瓜、六路通、穿山甲、秦艽通络止痛,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后期瘀久伤正,脾肾阳虚,气不化水,治疗应以顾护阳气为主,同时兼调脾胃,常加砂仁、炒白扁豆以健脾和胃。
2 处方用药特点
2.1 临证遣方有道选药精当 中药处方用药如量体裁衣,要因人制宜,做到有的放矢,侯师遣方有道,根据辨证立法,以法统方。药物用量上主张主次分明,该轻则轻,该重则重。具体应用上主药量重,药性平和者量重,如金银花、茵陈蒿、丹参、黄芪常用至30g,而佐使药则用量宜轻,如穿山甲常用3~6g,砂仁6g,肉桂6~9g。急性期宜大剂猛投,中病即止或改用小量缓攻。因药有偏性,既可治病,也可致病,所以用药必须取其利而避其弊,不可过剂。侯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瘀湿重型善用活血通脉饮加减,该方多为清热利湿活血之品,且药物用量较大,其中土苓常用至30g,病情稍缓则去之,以防清热药过于寒凉而损伤阳气,影响脾胃,且过用寒凉易致瘀血蛰伏于脉络,迁延难化。“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