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学生性健康社区干预效果评价.docVIP

云南省大学生性健康社区干预效果评价.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大学生性健康社区干预效果评价

云南省大学生性健康社区干预效果评价【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和禁毒艾滋病预防(以下简称防艾)知识现状,评价综合社区干预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云南省6所高校大学生1 200名,采用社区、团体和个案的方法,进行为期1 a的社区动员、禁毒防艾性教育公选课、小组讨论、辩论会、座谈会、禁毒防艾专家培训核心主持人(TOT)培训与外展的综合干预。结果 干预后目标人群准确判断AIDS传播途径的正确率从29.5%上升至81.5%;毒品正确认知率从54.7%上升到88.7%;认同“以性道德规范行为”的人从68.5%上升到98.2%;性行为发生率由干预前的23.2%降为9.1%;“能正确使用安全套”从52.9%上升到92.1%;在善待HIV/AIDS的问题中,选择同情帮助由干预前的74.9%上升到干预后的99.2%。结论 综合性社区干预使大学生禁毒防艾认识/安全性行为明显提高、婚前性行为及HIV/AIDS歧视显著减少,在学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性;健康知识,态度,实践;物质相关性障碍;干预性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13-03 云南省因毗邻毒源产地“金三角”,自1989年在西南边境吸毒者中发现146例HIV感染者以来,AIDS与少数民族、贫困、毒品易获、共用针具及性乱互为链条,18年间HIV/AIDS波及云南省129个县、市、区,HIV/AIDS感染者已超过8万,其中85%是20~40岁青壮年。AIDS已演变为危害云南省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面对艾滋病危险行为日趋上升及其潜藏的复杂社会心理因素[1],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成为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策略[1-2]。探索契合于青少年的学校性教育[2-4],将“服务学习”整合于学校AIDS社区干预模式[5],成为切断青少年AIDS性传播的有效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和昆明师范专科学校6所院校的大学生进行基线调查,并实施1 a的社区干预及效果评价。基线调查实发问卷1 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147份(有效率为95.5%),其中女生727名(63.0%),男生420名(37.0%);年龄为(20.36±1.46)岁。干预后效果评价发出问卷1 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 085份(有效率为94.3%),其中女生688名(63.4%),男生397名(36.6%)。 1.2 社区干预 以联合国《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政治宣言》和《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开发领导层,使领导和职能部门对校园“禁毒防艾”达成共识,并获得教务处、团委的支持。在云南省6所高校开设“大学生性健康”选修课,以“服务学习”理念和师生互动模式,通过课堂讲解、课程论文、专题讨论、辩论和座谈、团体辅导、专家培训核心主持人(TOT)培训,让大学生认识毒品与艾滋病的关系,思考“性与爱”的责任;采用面对面和网络/电话咨询,为有性健康问题者提供服务,为减少“伤害”建立心理治疗和康复的“绿色通道”。 1.3 方法 在个案访谈基础上自行设计匿名调查问卷,内容有禁毒防艾知识、性态度/性行为、对HIV/AIDS感染者的态度等。干预前后的调查均由培训后的调查人员在统一指导语下,以班为单位进行,问卷当场回收后整理录入,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禁毒防艾知识 由表1可见,干预后男、女生对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多选题(由9个行为组成,包括孕妇可将HIV传给胎儿,使用血液及制品可感染HIV,性行为可传播HIV,忠实1个健康性伴可预防AIDS,貌似正常者可能携带HIV,坚持使用安全套可预防HIV,HIV可经医源性交叉传染,蚊虫叮咬可传播AIDS,与感染者共餐可传染AIDS)的完全正确判断率从28.1%和30.3%提高到79.6%和82.6%(学生对经性、血、母婴传播正确率高达98%,但对蚊虫叮咬、具体医源性感染途径正确认知率为27%~30%),分别提高51.5和52.3个百分点;在有关HIV检测知识问题中,男、女生对“曾有危险行为,但HIV检测阴性,意味着对AIDS有永久免疫力”和毒品的正确认知率,较干预前分别提高了20.3,20.1和33.7,34.2个百分点。 2.2 性态度/行为 干预后认同性道德的正性作用和反对“一夜情”、婚前性行为的显著增加,赞成婚前性行为的显著减少。见表2。 2.3 性行为及其自我保护技能 由表3可见,干预后0.5 a内男、女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率较干预前分别下降了18.7,1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