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8 《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冬之卷
1703—1704年:蒲松龄身历的灾荒
与他的生活+
王 昕
提 要 1703至1704发生在蒲松龄家乡的灾荒,在他的诗文中被完整、充分地记录
下来。这种日常状态下的记录方式,以下层寒士的视角提供了灾荒叙事的丰富细节和生
存理性。同时,这些作品也反映了蒲松龄的生活状况与个人心态。他的生活物质背景如
三十口的家累、没有保障的农村生活、粗糙的果腹之食、消耗粮食的饮酒爱好等等,可以帮
助我们理解《聊斋志异》艺术世界的构建方式和个性特点。此时,衰老的身体使他对塾师
和科举的奔波产生了厌倦,其文风也由早年的绮丽趋于直白与率真。
关键词 灾荒蒲松龄生活 物质背景
蒲松龄的诗歌在清代诸家中籍籍无名,却因和《聊斋志异》内在精神的一致性,成为
我们理解作家生活、心态和艺术世界的重要线索。蒲松龄是已知小说家中存留资料最全
面的——小说、诗赋、文章、俚曲,真正地雅俗并存,形态多样,这有助于我们对他的全面理
解。本文拟以1703至1704年蒲松龄的创作为中心,分析农村的自然灾荒和民生的困苦
如何影响了其创作的风格与基调。
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农历癸未,蒲松龄的家乡“千古苛灾一时遭”,在接连的两三
年里,涝灾、旱灾、虫灾反复而至,盗贼横起,人民流亡。这时,64岁的蒲松龄尚在离家三
十多里外的毕家为塾师,一家三十口陷于荒年的煎熬之中,蒲松龄以一位乡绅和农人的视
角,将他亲历的这场灾异和其间的缁川人民的无望与抗争一一记录下来。蒲松龄对这场
灾害的极度关注,也是他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此时他进入了创作的末期,目光更多地转
向乡土,写农事家居生活的诗、通俗杂曲,编撰农书成为主要的创作。功名意气渐变为救
世婆心,显示了作家创作形态的变化。
一 灾情
据《清史稿》志十七记载的1703年大的灾情有:“四十二年五月,庆云霪雨,三旬不
止。六月,东明、定州霪雨三旬不止;霭化霪雨连日,漂没民舍无算;高苑霪雨六十日;昌
邑、掖县霪雨害稼;高密霪雨弥月,禾稼尽没。八月,邹平大雨害稼;齐河霪雨四十馀昼夜,
民舍倾圮无算;潍县、平度霪雨害稼。四十三年六月,沂州大雨;兴安大雨,漂没田庐。”②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批准号
12XNl012。
②《清史稿》卷17“灾异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96页。
1703—1704年:蒲松龄身历的灾荒与他的生活 139
淄川所属的《济南府志》载:“康熙四十二年春,大水、饥,免田赋。”
蒲松龄在1703至1704两年间,几乎是用全部的精力和情感关注家乡的灾荒,这在文学
史和蒲松龄个人生命史上都是一件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事件。癸未年,蒲松龄的诗歌是以《四
月十八El与笏过奂山,风雹骤作》(本文所引蒲松龄诗歌均出自《蒲松龄集》中的《聊斋诗
集》,不另出注)的七古开始的。奂山是淄川城西北的一座小山,淄川当地名胜,也是蒲松龄
离家赴馆和到济南乡试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已往来几十年。蒲笏是蒲松龄的第三子,这
次应该是由他送父亲到毕家的。在奂山蒲松龄遭到了突然而来的巨雷、冰雹和狂风,“霹雳
震谷裂空山,碎雹弹射千冰丸。风吹岗平拔老树,横如百尺蛟龙蟠。”①蒲松龄在马上一步一
咫惴惴而过,已是泪下泱澜,对自己冒风雨、冲寒暑的“自首奔驰”生涯颇为自伤,却未预见
到这场风雹是一系列天灾的前奏。《康熙四十三年记灾前篇》写到:“癸未四月,天雨丹,二
麦歉收。五月二十四日甲子,风雨竟日,自此霪霖不休,垅中清流虢虢出焉。农苦不得耨。
草迷疆界,与稼争雄长。六月十九Et,始大晴,遂不复雨。”《霪雨之后,继以大旱,七夕得家书
作》从旱灾论到物价,“方今秋成谷腾贵,市上斗米如斗珠。吾家妇子三十口,丰岁不免饼基
虞。况有累弟老无力,四壁圮尽半垅无。”癸未这一年主要是旱灾和蜚害。有《十三夜微雨,
俗占雨云,重阳不雨盼十三,感而作此》诗,言微雨不解旱灾,有“九十县灾忧谷贵”之句,下
面是《蜚虫害稼》。《康熙四十三年记灾前篇》记载甚详:先是粮价腾贵,腊月将尽时,“麦梁
斗七百,菽粟五百。”后来到了“升粟百钱”,一斗千钱的样子。人们靠糠充饥,县里开了糠
市,人如蚁聚,填塞道路(《糠市》)。到了甲申年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