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诗经》中的quot;铃quot;、quot;鸾quot;、quot;和quot;皆非乐器考.pdfVIP

《诗经》中的quot;铃quot;、quot;鸾quot;、quot;和quot;皆非乐器考.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中的“铃”、“鸾”、“和”皆非乐器考 163 《诗经》中的“铃”、“鸾’’、“和皆非乐器考 李婷婷 《诗经》305篇中,究竟涉及多少种乐器,迄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其原因在于有些 词,如“南”、“雅”、“颂”、“粲”、“击”等是否乐器,“庸”是否即“镛”,尚无定论。但是,自 1964年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由音乐出版社出版后,人们多信从其提出的 “见于后来的《诗经》的,有二十九种”①之说,即“见于《诗经》的击乐器有鼓、馨、贲鼓、 应、田、县鼓、鼍鼓、铫、钟、镛、南、钲、磬、缶、雅、祝、圄、和、鸾、铃、簧等21种,吹奏乐器有 箫、管、衙、埙、篪、笙等6种,弹弦乐器有琴、瑟等2种”②。其说并经常被一些学术专著和 论文征引,影响很大,颇具权威性。其实,姑置而勿论存在争议的“南”、“雅”、“颂”、“椠”、 “击”、“庸”等,在杨荫浏先生开列的二十九种乐器中,还有“铃”、“鸾”、“和”明显不是指乐 器。我们既然讨论的是《诗经》中提及的乐器,就不能孤立地看待“铃”、“鸾”、“和”,而必须 将其置于《诗经》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审视才是。 铃,有周时为青铜制品,由远古陶铃发展而来。其形似钟而小,可分两类:一、铃体内 有铜舌或丸,摇动发声,大小不一。多悬于车衡上、马颈上、旗杆顶上,或挂于宫殿楼阁的 檐角,为装饰性的响器。如《左传·桓公二年》:“锡、鸾、和、铃,昭其声也。”杜预注:“锡在马 额,鸾在镳,和在衡,铃在旃,动皆有鸣声。”(《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742 页)二、铃腔中悬铃胆,铃体上有柄,或在铃心系绳,摇动发声,用作发号司令的响器。如 《周礼·春官·巾车》:“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郑玄注:“鸡人主呼旦,鸣铃以和之,声且警 众。必使鸡铃者,车有和鸾相应和之象。”(《十三经注疏》,第825页)看来,铃在当时只是 用作响器而已,先秦的典籍和文献中尚未见作为乐器的记载。当代吕骥、贺绿汀主编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之《音乐》卷和缪天瑞、吉联杭、郭乃安主编的《中国音乐词典》皆未有 “铃”的条目,亦可说明这一问题。在《诗经》里,“铃”仅在《周颂·载见》中出现1次,即“龙 旃阳阳,和铃央央”。《毛传》日:“和在轼前,铃在旃上。”(《十三经注疏》,第596页)其后诠 释《诗经》者达数百家之多,皆认同《毛传》的解说,毫无异议。很明显,这“铃”乃是缀于旗 杆顶上的装饰性的响器,而不是奏乐用的乐器。从河南平顶山郊区薛庄乡北潴村、河南陕 县上村岭虢国墓地、湖北刘家崖等地已出土的周代诸铃的腔内均有铃舌推测,这“铃”应属 于上面所说的第一类,因缀于旗杆顶上,形体也比较小。 鸾,通“銮”,即铃之一种,铜制。新时期以来,考古多有发现。从陕西扶风法门镇李家 村西周铸铜作坊遗址、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山东临淄后李春秋车马坑等地的发掘 ①杨荫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第4l页。 ②同上。 164 《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春之卷 的实物看,其上部一般为扁圆形的铃,腔内有弹丸,铃体上有辐射状镂孔。下部为长方形 的座,座的两面常有钉孔。周代主要为天子、诸侯车驾所用,置于马镳(马嚼子,与衔合用, 衔在口中,镳在口旁,上面可系铃)、车衡(车辕头的横木)上或轭(驾车时套在马颈部的人 字形器具)首。《说文》释“銮”日f“人君乘车,四马,镳八,銮铃象鸾鸟声,和则敬也。”①先 秦典籍和文献中亦未见其用作乐器的记载,考古发掘也皆与车驾用具在一起。在《诗经》 中,“鸾”共出现12次,涉及10首诗,考察、审视这些“鸾”在《诗经》中的具体语言环境,其 用处不外两种: 一、9首诗11处作为装饰性的响器,主要置于马镳、车衡或轭之上。对此,前哲时贤 皆有注释,兹分类胪列如下: 1、诗文与注释均明言置于马镳者:《秦风·驷城》“j障i车鸾镳”,郑玄笺日:“轻车驱逆之 车也,置鸾于镳,异于乘车也。”孔颖达疏日:“《冬官·考工记》……注云:‘乘车,玉路、金路、 象路也。’言‘置鸾于镳,异于乘车’,谓异于彼玉、金、象也。《夏宫·大驭》及《玉藻经解》之 注皆云‘鸾在衡,和在轼’,谓乘车之鸾也。此云‘鸾镳’,则鸾在于镳,放异于乘车也。”(《十 三经注疏》,第369页)朱熹亦日:“鞲,轻也;鸾,铃也,效鸾鸟之声;镳,马衔也。”(朱熹《诗 集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