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小姑娘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小姑娘宫廷剧,长点心吧
从2011年开始,中国各地的电视荧屏似乎纷纷回到了清代或唐朝。穿越剧《宫锁心玉》的首播成功,继而《步步惊心》的推波助澜,把穿越概念演绎成流行词语。接踵而至的《美人心计》、《倾世皇妃》、《美人天下》、《武则天秘史》、《后宫》等一部部宫廷剧,又掀起了一次次的热播浪潮。而2012年的《太平公主秘史》、《帝锦》,加之香港的《万凰之王》,尤其《后宫甄嬛传》的播出更是把宫廷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汇集如此之多的宫廷剧,后宫帷幕之下的那么一点小小的争斗仿佛就成了历史全部。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电视剧为什么都跟“宫斗”较上真了?难道这就是皇宫,这就是历史?且听专家怎么说。
中国历史不光是“后宫剧”里的阴暗面
人民论坛记者:作为严肃的历史学者,您看过最近热播的“后宫剧”吗?
孙立群:宫廷斗争剧、穿越剧之类的电视剧我看得不多。戏说剧,拿皇上找找乐,也未尝不可,没人太当回事;这种后宫的阴谋、内斗、杀戮,拍得太多容易导致青少年是非观、价值观的混乱,该恨的恨不起来,该同情的没有同情心。严格讲,中国历史不是只有这些阴暗面,还有很多光明和正义凛然的东西可以写。我们对历史应该怀有一种敬畏心理,让人们尽可能了解历史的真相。娱乐化地解读历史,对世界观已定型、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的成年人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而对求知欲旺盛、鉴别力不强的青少年,这种误导就后患无穷了。最近微博上疯传的“杜甫很忙”就很能说明问题。杜甫是中国的诗圣,高中课本中的杜甫画像却被孩子们恶搞,涂鸦成各种形象,端枪的、骑车的、吃洋快餐的、切西瓜的……听说近日又出现了商标抢注和街头广告,似乎什么都可拿来娱乐、调侃、搞笑,这一现象已到了需要说“不”的时候。最让人担忧的是,在当今的历史热潮里,不仅仅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都被写了一个遍,即便是奸佞小人也被翻出来,并且予以翻案。可是,正确的价值观是不能颠覆的。古往今来,任何时代和社会,人们总归都是向善、求善的,基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是不能推翻的。
我看过一些“历史正剧”,如《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康熙大帝》、《秦始皇》等,它们都以史料为依据,又有合理的艺术想象和虚构,总体上感觉拍得不错。这些都是有一定层次的历史剧作品。但是有些剧,自觉或不自觉地宣传皇权至上、人治和家天下的封建理念,好像皇帝好就一切都好了,让天下百姓将希望寄托在明君圣主和“清官”身上。现代社会里,这种观点能成立吗?应该是制度解决问题嘛!还有一首电视剧插曲,为了表现皇帝的雄才大略,居然高唱“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这就有些可笑了,你再活五十年,这个社会可能就崩溃了,何谈五百年?还有动辄跪拜、以奴才自居和山呼万岁,那种奴仆主义、顺民意识,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我以为这些东西都不宜过分渲染。
历史从不排斥讲故事,但是要有依据
人民论坛记者:为什么历史剧这么热?深层原因是什么?
孙立群:当前,历史越来越为大众喜欢,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热。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好事,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是现实生活的需要。这种历史热具有自发性、实用性,有助于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和文明程度的提高。面对这种形势,历史工作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以科学、严肃的态度讲历史、写历史。我自己有个“三不原则”——不戏说、不歪说、不臆说,其中不戏说是在第一位。历史最忌调侃,严肃的题材一经调侃,往往就造成误解,尤其是对青少年,甚至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我不反对时尚,但是不能把古人也变成现在的小青年啊。历史和文明是同步的,文明达到一定的程度,留给后人的历史财富就越多,文明的程度越高,创造的财富也就越多,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富强时代,都是由它的文明程度所推动的,比如“大汉”、“盛唐”。
但是,读正史毕竟比较艰涩乏味,从内容到语言皆如此。古人又惜墨如金,给了后人充分想象和发挥的余地。而且很多时候历史本身就是故事,所以历史从不排斥故事。我的老师冯尔康是清史专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倡“历史就要讲故事”,我这些年一直在实践他的这一理念。关键是你讲的故事有无历史依据。讲故事是历史的传统,没有故事,能看进去的人有多少?而且历史很多时候本身就是故事。所以历史从不排斥故事。好的故事一定是有所依据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你生动地讲出来,读者接受起来会轻松得多。但如果是你自己杜撰的、编造的故事,那就有问题了。读者想看编的故事,去看小说就行了,买历史书的读者都是想了解历史,谁愿意在历史书里看你编故事呢。
尊重历史,但不沉湎于历史,最重要的是创造历史
人民论坛记者:您对当前的历史爱好者有什么建议?我们该如何对待历史?
孙立群:现在,有些人误把历史类文学作品、历史剧当作历史,把它们混为一谈。历史剧和历史小说等历史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