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刍议常见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刍议常见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摘要: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玉米病虫害发生也逐年加重,为害愈来愈烈,严重威胁着火石岗乡的玉米生产安全。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一生病害很多,但在火石岗乡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玉米锈病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果穗、苞叶和雄花上都有发生。植株受害初期,于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圆形或卵圆形黄褐色疱疹(夏孢子堆)。随着时间推移,疱疹逐步破裂散出金黄色或黄褐色粉状物(夏孢子)。
病源:该病由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的真菌引起,病菌以冬孢子或夏孢子在植株病残体上越冬,后产生锈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玉米。多雨高湿有利于病害流行,偏施氮肥加重病害发生。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正兴3号、三千1号、遵玉9号、奥玉3202等;(2)推广普及包衣种子;(3)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4)收获后及时清除并烧毁病残体,播种前及时清理田边土角的酢浆草属杂草;(5)合理密植,增强行间通风透光性;(6)发病初期选用15%粉锈宁、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等药物喷雾防治,每7-10天一次,边喷2-3次。
2 纹枯病
症状:该病发生于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有时也危害雌穗苞叶。初生病斑浅褐色椭圆形,后逐渐扩展为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的云纹状病斑。
病源:该病由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的真菌引起,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以菌核和菌丝体在病残体或田间杂草上越冬,翌年以菌丝体进行侵染,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加重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与非谷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3)合理密植,避免偏听偏施氮肥;(4)移栽前彻底清除田间杂草;(5)发病初期及时雨割除并烧毁病叶鞘,并用5%井冈霉素、15%粉锈宁、纹枯利、50%退菌特等药物喷雾防治。
3 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是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统称,又称玉米叶斑病。两病均以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为主。
症状:(1)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染病叶片首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梭形或纺锤形大斑,病斑一般1-2㎝×20-30㎝,后期病斑常纵裂,潮湿时病斑上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2)小斑病(又称斑点病):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发生。此病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还危害雌穗和茎秆,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
病源:两病均由半知菌亚门凸脐蠕孢属的真菌引起。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组织内和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初侵染源。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③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4 干腐病
症状:本病仅危害玉米,植株地上各部均可受害,但以茎秆和果穗受害最重。发病初期先在植株下部4-5节气生根着生处或果穗附近叶鞘上产生褐色、紫红色至黑褪色病斑,后期病斑中心呈灰白色,并蔓延至节和节间组织及叶片,叶鞘与茎秆间密生白色菌丝,重病株枯朽易折断。
病源:由半知菌亚门色二孢属的真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翌年孢子借气流传播,于玉米抽穗期从叶鞘 、苞叶、花丝及伤口侵入。苗期低温高湿发病重,后期高温高湿流行快。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2)严格种子处理,用二氯萘醌拌种或福尔马林浸种;(3)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并集中烧毁;(4)重病田实行衽轮作,玉米丝黑穗病及玉米青枯病。
5 黑穗病(又称乌米)
症状:主要侵害玉米雌穗和雄穗。一般出现在抽穗后。雄穗发病,花器变形,颖片增多,雄花基部膨大,内包黑粉,成熟时散出。
病源:该病由担子菌亚门轴黑粉菌属的真菌引起。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中、粪肥上或种子表面越冬,翌年玉米出苗后再产生得孢子和双核菌丝进行危害。一般连作地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实行轮作;(3)播种前用粉锈宁、羟锈宁或氧环宁进行药剂拌种;(4)一经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出田外集中烧毁。
6 粘虫(又各五线虫、行军虫)
为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具有迁飞性、暴发性的特点,以幼虫危害玉米幼苗,严重时可将玉米茎叶全部吃光。
防治方法:在蛾子数量开始上升时,用糖醋酒液或其他发酵有甜酸味的食物配成诱杀剂,盛于盆、钵、碗等容器内,每5-10亩放一盆,盆要高出作物1尺左右,诱剂保持1寸深左右,每天早晨取出蛾子,白天将盆盖好,傍晚开盖。5-7天换诱剂一次,连续16-20天。另外也可用杨枝把诱杀成虫。
7 玉米螟(又名钻心虫)
鳞翅目螟蛾科害虫,常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穗轴内或高粱、向日葵的秸秆中越冬。主要以幼虫蛀食玉米茎秆和果穗。成虫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