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生物地质学课件 第二篇 第七章早古生
三、三叶虫 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准化石。 早寒武世:头大、眼叶大、尾小、胸节多、头鞍长、鞍沟明显; 中寒武世:宽阔的固定颊,头鞍截锥形,平直眼脊; 中寒武世晚期和晚寒武世早期:尾板大,尾刺发育; 奥陶纪:头鞍前部扩大呈梨形,面线前支在头鞍前会合,胸八 节; 志留纪:开始衰退,晚期大量灭绝。 1.扬子板块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代表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的江南区呈北东-南西向狭长带状分布,包括湘中、皖南、浙西等地。 湘中地区奥陶系为深灰及灰黑色含炭质、硅质笔石页岩,代表半深海非补偿滞流还原环境(3)。 浙西地区早中奥陶世仍为滞流还原环境的笔石页岩相,晚奥陶世则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浅水浊积岩(于潜组),厚度1400余米,至皖南一带浊积岩厚度变小,向西则与湘中半深海相连(2)。 2.扬子板块大陆边缘古地理特征 华南裂谷盆地的赣南、闽西、粤北、桂北等地,晚奥陶世与早、中奥陶世地史特征仍有较大差异。早、中奥陶世为深海或半深海炭质、硅质、泥质沉积,仍为非补偿环境;晚奥陶世则沉积了巨厚的浊积岩系,表明晚奥陶世地壳运动加强,华夏古陆面积扩大,为赣南、闽西海盆提供了大量的岩屑(4)。 扬子板块西部陆缘,在金沙江-红河一线的藏东昌都青泥洞和滇南金平一带,早、中奥陶世都出现被动陆缘砂泥质复理石沉积,金平地区晚奥陶世转化为浅海碳酸盐台地,显示了被动陆缘向南进积的趋势。 1.华北板块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华北板块发育下奥陶统,岩相稳定,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局部含少量泥质;中、上奥陶统大部缺失。 早奥陶世早期,华北板块内部岩相分异明显,大致以德州-石家庄-保德一线为界,北部以正常浅海环境为主;南部自晚寒武世开始至早奥陶世早期均以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沉积为主,地层厚度从北向南有减薄的趋势,表明此时华北区南部已开始抬升。 (二)华北地区奥陶纪的古地理特征 早奥陶世中期,海面下降,南部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含石膏和白云岩的潮上蒸发带向北迁移,下超在早期正常的浅海沉积上,在晋南和鲁西北形成膏岩沉积 早奥陶世晚期发生新的海侵,正常的浅海沉积下超在下伏地层。 早奥陶世末期至中奥陶世,岩相稳定,海侵比较广泛。 晚奥陶世地壳上升,发生海退,使华北板块成为持久的古陆剥蚀区,仅在西南缘还有海侵。 华北板块南部大陆边缘(北秦岭带)的奥陶系称草滩沟群,为一套巨厚的变质中酸性火山-沉积岩系,代表秦岭洋向北俯冲形成的火山岛弧带。 华北板块北缘自白云鄂博向东经四子王旗直至呼兰、桦甸有一个连续、狭窄的加里东褶皱带,其中奥陶系包尔汉图群为火山-沉积岩系。在西拉木伦河一带见有早古生代蛇绿岩套,代表晚奥陶世古亚洲洋壳向南的俯冲消减带。 南北两侧洋壳俯冲,造成华北地块整体抬升。 2.华北板块大陆边缘古地理特征 1、塔里木板块 仅在边部出露,西北缘,东北缘属板块内部稳定正常浅海沉积,北部西准噶尔地区富含泥质的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属古亚洲洋范围,西南缘见有中基性火山岩、复理石、蛇绿岩,反映昆仑洋向塔里木板块俯冲。 2、古亚洲洋 北疆、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均属西伯利亚板块南部的复杂大陆边缘,砂泥质及碳酸盐沉积组合,含各种成分火山岩。 (三)其它地区奥陶纪古地理特征 3、古特提斯洋 滇西地区金沙江-红河一线以西属稳定的浅海碎屑泥质夹碳酸盐沉积,古生物群面貌与扬子板块有明显差别,化石组合显示与扬子区有隔离因素。 喜马拉雅地区奥陶系主要由灰岩组成,属稳定浅海沉积,也出现化石混生现象,推测与昆仑洋相连。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第二章 早古生代的地层、古地理和古构造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第三节 早古生代古构造 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代表显生宙的早期阶段。 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是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 时限范围由5.43-4.1亿年前,延续时间1.33亿年。分为寒武纪(5.43-4.9)、奥陶纪(4.9-4.38)、志留纪(4.38-4.1)。 地球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生物、沉积和地壳构造等方面均有显著的特征。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为主; 寒武纪晚期出现原始脊椎动物无颌类; 志留世开始出现原始鱼类; 早古生代植物界以藻类为主,志留纪出现了半陆生生活的裸蕨植物。 第一节 早古生代生物界 一、小壳动物群 个体微小具外壳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生物界完成了无壳到有壳的演化。 以小壳动物群的大量繁盛作为寒武纪和前寒武纪的界线。 二、澄江动物群 寒武系底部发现无壳和具壳的化石混生带。 寒武纪的三叶虫化石 四、笔石 寒武纪中期出现,奥陶纪大发展,奥陶系和志留系标准化石; 早奥陶世:树形笔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