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功者的劫难王充闾 一 “劫难”一词始见于佛学经典,含义大体上与“灾难”、“祸患”相当,蕴涵要更普泛、更深刻一些。 世路维艰,征程迢递,各色人等都难免会遭遇到劫难,成功者自然也不例外。比如,唐僧西天取经,就曾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而传世名作《红楼梦》,更是文学天才曹雪芹受尽贫病熬煎的劫难和饥寒、落寞之苦,耗尽心血和生命的产物。但本文想要说的,并不是这种类型的劫难。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创造辉煌的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种种代价,虽然有些也表现为劫难,但严格地讲,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灾祸。这里所说的“劫难”,是指已经获得成功之后所面临的“不虞之毁”,这样一种新的困境,新的威胁。 这种“新的困境,新的威胁”,来自于周围人群的嫉妒心理,所谓“一山突起丘陵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说来,实在是一个令人感到愤懑、感到沮丧的沉重话题。 应该说,成功者是不畏艰险,不怕劫难的。因为如果他们不是强者、勇士,不是硬骨头,创造辉煌就无从谈起。为了取得大乘佛法的“三藏真经”,为了实践一个坚定的信念,唐僧师徒四众坦然踏上漫漫征途,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什么八百里火焰山、八百里黄风岭、八百里流沙河、八百里荆棘岭,什么妖魔鬼魅——从红孩儿怪、白骨精、南山大王、九头驸马到假国王、假公主、假如来、假观音,千难万险一一踩在脚下。 可是,成功者在嫉妒心理所形成的强大压力面前,却少有不败下阵来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嫉妒再加上谗毁,常令英雄气短,功臣扼腕,壮士寒心;至于受损害、遭欺凌的普通黎庶,更是沉冤莫白,只能暗夜里嘤嘤垂泣;而忧时伤世之士,则仰天长啸,徒唤奈何。 功成见嫉,自古已然。 战国时期,魏国的乐羊收复了中山之后,返而论功,魏文侯却示之以谤书一箧。本来,乐羊有大功于国,是应该因功受赏的,可是,面临的竟是周围人的层层嫉恨。这真是没处说理去。 还有楚国的屈原,怀王时,他担任左徒官职,“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靳尚与他爵位相同,一心想要独得楚王的专宠,便嫉其才能,极尽谗毁之能事。《离骚》中“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餍乎求索。羌内恕已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讲的就是这种情境。“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陆龟蒙诗)最后“抱石沉江”的悲惨下场,是众人皆知的了。 我想,唐僧师徒包括白龙马在内,最后或成佛祖,或做菩萨、罗汉,顺利地实现了“五圣成真”的圆满结局,亏得他们是“受命于天”,人事想要干预也没办法;否则,周围的同辈岂肯甘心,还不得“谤书”旁午,密信盈筐!——毕竟,他们每个人都是有些“辫子”可抓的。 嫉妒,作为一种情感、欲望,一种心理活动,属于精神范畴,但就其实质而言,却带有鲜明的趋利性。嫉妒是功利计较、名位争夺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其最深层面是利益冲突。一切嫉妒者瞄准的都是现实的功利,即成功之后所带来的种种好处。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说“嫉贤妒能”,其实,准确地表述,应该是嫉名妒利。在嫉妒者的眼中,贤、能并没有实际价值,他们所看重的是贤、能背后的声望、地位,归根结底,是种种实惠。 正像囊空如洗、衣衫褴褛的人不必担心遭劫被抢一样,那些穷途末路、潦倒终生的人向来也不忧虑遭人嫉妒。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在其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说过:“不结果的树是没人去摇的。唯有那些果实累累的才有人用石子去打。”我国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说得更简捷,深刻:“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 嫉妒,既然产生于相互比较,这就决定了当事者双方必然彼此熟悉,且又限于看得见、接触得到的范围之内。所以,就呈现出这样一种现象:嫉妒心理的强弱,与引其发作的对象的距离成正比。这和磁性引力有些相似,距离越近,力量越强。如果上官大夫之流与屈原不是同在楚国、同参朝政,那就不会“各兴心而嫉妒”了。 嫉妒的出现还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存在着相互比较的可能性,一般称之为“同辈的嫉妒”。诗人不会嫉妒科学家的发明,老年人也不可能去嫉妒“少壮派”,初试镜头的学员对于明星角色只能产生崇拜心理,三军统帅的地位在普通士兵眼中带有命定的性质。嫉妒的对象,一般的多属同僚、对手或者邻人、朋友。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才智方面嫉妒诸葛亮,甚至诘问天命:“既生瑜,何生亮?”大有誓不两立的劲头,这是由于他们在同一个政治舞台上。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将庞涓担心孙膑会取代他的显赫地位,便进谗于魏王,结果,孙膑的膝盖骨被剜掉了,成为终身残废,也是源于他们是老同学。有时,嫉妒也发出在亲人、骨肉之间。由于夺位或者争宠,父子间、兄弟间、姊妹间互相嫉恨、反目成仇的事,在旧时代也时有发生。 西汉时期,因事系狱的邹阳上书梁孝王,有“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的沉痛之言;意大利的古小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