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研究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正安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并对存在隐患提出了防治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正安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成因
Abstract:In this paper, it narrates the development features and causes of the geologic hazard in Zhenga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and carries out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Zhengan county ; geologic disaster;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causes
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概况
正安县位于贵州北部,遵义地区东北部,大娄山东麓。东经107°04′~107°42′,北纬28°08′~28°51′。该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东抵务川,东南靠凤冈,南邻湄潭,西南接绥阳,西北毗邻桐梓,北与四川省南川县相连,东北与道真县接壤,是贵州襟联重庆的前沿,素有“黔北门户”之称。全县总面积2595km2,辖11镇8乡,总人口62.38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240.39[1]。
正安县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的北部,属上扬子地层分区黔北地层小区[2]。大部分为中低山侵蚀剥蚀斜坡沟谷、河谷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复杂,区内构造以新华夏系北北东向复式褶皱断裂构造为主。
2 正安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地质灾害在特殊的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下才得以形成[2]。起主导作用的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其决定了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多与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且两者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分布。
目前,区内有3类地质灾害共119 处,其中滑坡95 处、占80%,崩塌23 处、占19%,地面塌陷1 处、占1%。全县地质灾害共威胁2446户11262人,潜在经济损失共2.31亿元,其威胁人数多,经济损失大,危险性及危害性巨大。
正安县共有滑坡(潜在)95处,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占全县地质灾害80%;多为浅表层土质滑坡。
2.1.1滑坡总体特征:从时间上看,多发生在每年汛期,以6、7月份为主。从空间上看,主要分布在地形切割强烈、地面坡度较陡的芙蓉江及支流沿岸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总体呈树枝状分布,局部呈群集式分布。从地层岩性上看,主要分布在碎屑岩为主的地层中: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S1l)地层和奥陶系下统湄潭组(O1m)地层等,岩性主要为砂岩、砂质页岩、泥岩、泥岩夹泥灰岩等。
2.1.2滑坡的分类、规模、形态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区内滑坡种类齐全,形态各异,规模大小不一,由于所处地质环境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3](见表2)。
从表2看出,区内滑坡以小型为主,占81.1%;就物质成分而言,境内滑坡以土质滑坡为主,占94.7%,滑体物质多为碎石土、碎块石或残坡积粘土、亚粘土;就诱发因素上看,以自然因素为主,占98.9%;从形态上看,平面上主要为弧形,剖面上主要为线形和阶形;从力学性质分析,主要为混合式滑坡,其次为牵引式和推移式。
2.2崩塌
崩塌主要发生在坚硬的岩石分布区,具有突发性强的特点。本次调查共发现崩塌23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19%。
2.2.1区内崩塌分布总体特征:从类型上看,有倾倒式崩塌12处,拉裂式4处,滑移式崩塌7处;从时间和空间分析,多发生汛期和地形切割强烈的陡斜坡地带;从地层岩性看,主要分布在软硬相间岩类与硬质岩类中,分布地层主要为P2m、S2sh、S1l、O2s,岩性主要为灰岩;诱发因素主要为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两者相辅相成。
2.2.2崩塌规模、形态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区内共23处崩塌,其中小型有17处,中型6处,人为因素形成的有2处,自然因素形成21处。崩塌体平面形态以不规则为主;剖面形态以直线形为主,次为凹形;崩塌堆积体的平面形态以凸形和扇形为主,其次为不规则形为主,基本由碎块石组成,含量65%以上;控制结构面主要为节理裂隙面与强风化层与基岩接触面。
区内23处崩塌中,稳定性较差的有3处,占崩塌总数的13%,稳定性差的有20处,占崩塌总数的87%;险情等级为中型的有5处,占崩塌总数的21.7%,为小型的有18处,占崩塌总数的78.3%。
2.3地面塌陷
区内共发现地面塌陷1处,类型为采空地面塌陷,规模为小型,单体陷坑形状多为圆形,其次为不规则形状,群体线图呈并列式排列,伴
文档评论(0)